继续看《忘忧十二夜》,第七轮、第八轮时哭了,发现带领者的干预总是有些东西,但又不说透,简短几句,就开始提问,却没有回答。同时也感到从呈现出的互动材料里,不知道是出于怎么考虑做出那些阐释和干预,可能这还是个值得讨论的书。但是又没到把这当作经典案例翻来覆去讨论的程度。
继续往后看继续哭。
印象比较深刻的几句:
人在生死的边缘往往都需要结构来支撑身体。心灵脆弱时,需要结构来抚平人身体的、心灵的混乱。
我要做一个"花枝招展"的女人。
我们是在说到"恨"这种情感时,才有机会来到这样的体验里。
当有一个创伤经验中的坏客体无法被面对和消化时,小组选择了通过关系外化这个客体,于是替罪羊的机制重新被组员演绎到关系里。
-
本来看到张孤单的故事那一段想要分享到群里,一搜发现原来有熟悉的小伙伴曾经分享过,也提到说文笔马马虎虎。也想过要找TA私聊,但付出行动是困难的。似乎是觉得这种网络上的浅交就是应该随着时间慢慢逝去的,不要去挽留。也有担心对方反应的部分。虽然我能想到TA应该不会,但我似乎还是不敢。而且只是想着她会很开心地和我说话,心情就会好些了。
-
下午犯困睡觉,做一个神神鬼鬼的梦,有血腥,有背叛,还有护持。但我觉得莫名其妙的,是不是白日梦不适宜用来解梦。
晚上基本上被新闻影响心绪了。也想到早晨听到的那通电话。从忿忿担忧害怕到悲伤,也不知是怎么转变的。一开始看到别人转发时其实并不想点进去,看到讨论一边倒也会挑剔别人的态度和用词,看到有人会发声好似对立,很多人分享和暴露自己,也会感受到温暖和力量。然后看到更喜欢的小伙伴分享新信息,点进去看了。情绪一发不可收拾。在路上忍不住流泪。但心情反而很平静,甚至思绪还会开小差,想我这是怎么了,我是故意哭的么,我知道我为什么哭,我需要哭出来。我不应该在看这些了。不适合一直在这里面沉浸。等等诸多念头都在脑海里飘过。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晚上室友又提到上学的事情,我的回应是克制的。有怀疑,也有思考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