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见到云海的晨,收拾行李又打车回到了松代站,行李寄在与昨天相同的箱子里,松之山温泉凌云阁的接车3点18分到车站,在这之前的时间又可以继续翻山越岭了。
昨天直奔遥远的星卡梯田而去,离车站不远的山头就是松代城遗迹,顺着路标向山上走去。对于自己喜欢城堡的情绪也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而来,或者是日式城堡的那种形态吸引了自己。建了几层,有棱有角地摆在那里,以前的将军就住在高高的城堡上,可以一眼望尽自己的城町。
顺着山路走着,时不时有一些大地艺术祭作品的指示牌,分叉路口上指示地图和手机地图对照来对照去,哪边都可以走的样子,就选了自己认为短的路。在这之前曾见一辆白色的跑车也停在牌子前,一会顺着窄窄的山道开了上去,光是看着都觉得惊险。
这里哪里有遗迹,只留下一间有着城堡外貌的小建筑,冬天滑雪场时作为工作人员使用的地方。小楼边高高的一株树直挺挺的,和小楼一起倒映在水池里,这应该是以前将军家的池子,旁边有个休憩亭,似乎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
自己到达水池边时,刚才先上来的白色跑车掉转了方向向下开去了。没有轮子只有腿的便利,杂草几乎完全覆盖掉的台阶,还是可以直接登上顶处的。名为“一棵树”的作品立在高处,再看下面的水池正映着蓝天,显出分外好看的颜色。以前的将军和公主住在如此高处,就算有人抬着,只怕下山也是不便的,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风景,上了山就不再下山了吧。眼底有天,远处有山,四季变幻着颜色,虽然山顶寂寥,应该也不愁赋不出诗词。
再往山中去有一片名为“美人林”的桦树林,呆在山顶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沿着山路继续前进。没多远就有滑雪场的露营地,滑雪场不到冬天就是一片长满了杂草的山坡,这个时节安静地只有偶尔窜动的动物。这些天见过从水道里爬出的小水蛇,见过彩得都艳了的蜥蜴,还有几只远远看见的像狸猫似的。
在日本,平时都要注意小声小声再小声,除了在家里手机永远静音,电车上如果手机响起,会被许多人用嫌弃的眼光看一下。而这山路实在是太安静了,还看见路边有着小心熊的牌子,就直接把音量开到最大放着音乐在边上走。都说防熊在带着铃当用声音吓走他们,去年在小田代原还放了一个大钟让游客可以敲响它驱走不知道藏在何处的熊。季节已经入秋,熊在冬眠前要准备食物,还是不要和它们相遇为好。
2
把音乐开到最大声,也并没有觉得有多大声,山路并不是空阔的,可能只是因为太安静了,自己也哼起歌来,天地间虽然不只我一人,却一时半会看不见第二个。
转过几个弯,去美人林的路只要笔直走着就好。还是和昨天一天,在山里做活的人们开着白色的小货车时来时去。很偶然地又遇上了刚才那辆白色跑车,看不见里面坐着什么样的人,只知道下了山又绕上来了,估计跑的距离已经是我走的几倍了,去的地方却似乎和我一样。好吧,没有轮子只有腿,但是似乎已经足够了,足够我去所有我想去的地方了。
终于谷歌地图上的显示,转进这条道就离目标只有20分钟了,饿得发慌的自己拿出早上出发前准备好的饭团,停下来站在路边三下五除二地啃掉了。一个路口,一个分叉点,一次停歇总是需要的,人生也似乎总是如此。
沿路都摆着大地艺术祭的作品,一边走一边假装欣赏一下看不懂的作品。美人林前,一辆正在卸拍摄器材的面包车,两位摆着摊子的老人。穿过和许多地方一样,栏杆上停着几只小鸟装饰的入口,同样是在山林里,却像是到了另一个国界。白桦树叶碧绿,树干灰白,每株都像树中美人一般亭亭玉立着。这“美人林”应该指的就是这些树,和哪位美人都没有什么关联。
现在这片白桦林应该更美了吧。叶是否已经发黄,新落叶或许已经盖了旧的那些,当时还特别活跃的蚊子现在是不是已经不再了。生命在每一年的季节的轮转里轮回。
跟了自己五六年的单反突然坏了,拍出来的照片全是黑漆漆的,无论怎么调节怎么重置都再也拍不出好看的照片了,就在一个星期前还用他拍了那么多彼岸花。再也没有了拍大片的心情,用手机随便拍了几张就离开了,15点之前要回到松代站等旅馆的车这件事还是没有忘记的。这种旅馆一般都会提前打电话来确认接人的时间,昨天一个未显示号码的未接之后就再也没有打来。只好决定自己在合适的时间给旅馆打个电话,确认一下时间也表示一下自己的存在。
终于提前一个小时回到了车站附近,给旅馆打了电话就回到了车站。坐在车站的休息处一步也动不了了。一边喝水一边看着小说,只是等着时间过去,自己的脚在这两天已经跨过了太多次极限的感觉,她对我说:“一步也走不动了。”我很顺从地坐下来再也没有动过,只是等着时间流过,不论身边来往的人如何。正对面的右边一只新泻特产的黑公鸡的标本摆在玻璃柜里,偶尔有人靠近去看说明,我只是偶尔摆头盯着它,就好像它也在瞪着我一样。
3
时间接近下午3点,从寄存柜里取出了行李,坐到了车站外面。停车场上时有车来车往,有不少是旅馆派出的车,车身上都写着旅馆的名字,大约凌云阁也是一样。一辆黑色的面包车,车身写着松之山温泉凌云宵的车停在了面前,拖着行李上前,报了自己的名字坐上车去。司机是位近30或30出头的男子,他说:“还有一位客人,请稍等。”应了声,坐在车上等着。
没有等太久,一位只背着一个简单的双肩包的中年男子坐上车来。“行李真少。”看看自己的小箱子和行李包再加上个背包,只能默默地想着。他像是刚下了电车,出了车站似的。
半睡半醒中,车子跑了大约20分钟,停在了一座锈红色的建筑前面。又见到自己的名字写在入口的欢迎板上,下了车顿时精神了。工作人员拎过箱子,换上拖鞋坐在客厅里等着,在递上来的登记表上写上名字住址电话后,一位大姐就引着进了电梯,说是到三楼,她却退出了电梯爬楼梯去了。
在三楼与大姐会合便问,“三楼对吗?订房间的时候上面写着特价房都是在2楼的。”“今天客人少,所有的客人都升到3楼的房间。”她说。不得已,又激动了。这座有着历史的建筑,许多房间内饰都很特别的温泉旅馆,一般没有2万日币以上怎么能住到三楼的房间。
进了房间,指定了吃饭的时间,激动地询问可不可以四处参观一下。没料到,她居然带着我去各个空着的房间。三楼已经入住房间以外,她便带我进去,让我自己把灯关上就可以随便参观,二楼今天没有人,可以随便看,她说着就先退下去了。
拍了几张自己的房间就开始了在这座昭和感满满的建筑里探险。拍三楼的走廊,拍房间里的装饰,房顶上的围棋盘,伞状的房顶设计,柜门上的樱花,镂空的吊灯,走廊上的每一个细节。透过窗还绿着的枫叶,现在或者已经上了颜色吧。
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名字,大小不同,装饰不同。在木制的走廊上,走得再轻也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细细地看着,慢慢地品着,不管懂还是不懂。通往二楼的楼梯转角,另一个30多岁的男子拿着单反正在拍着这座建筑的每个角落,不只自己一个人的激动感。二楼的每一间房也都进去探了一探,透过窗帘可以望见对面山坡上的几块田地。
食堂和浴场在主楼边上的新楼里,走廊隧道长长的,墙上装饰着各个梯田的照片,当然星卡梯田的美照也在上面。从走廊的小窗可以看到整栋旧楼,红色在这片绿野里总是明显的,在雪日里当然也不会例外。
在晚饭的时间前,自然还是惯例的泡温泉了。松之山温泉与有马温泉,草津温泉一起被称为日本三大药汤,期待着能将全身的疲倦都泡走。一向怕热的自己,只有露天温泉才能多泡些时候,这家的汤却是一点也不烫的,泡多久也没有什么感觉,反而觉得有点失望了。
晚餐时间,所有的住客都聚到了食堂。宽敞的大和式房间,每个桌上摆着房号。四位大叔一起的已经围着桌子喝了起来,旁边是一对老夫妇,拿着单反的男子坐在右边最角落的位置,自己坐在左边,中间是一起坐车上来的中年男子,自己前面一桌坐的是最晚到达旅馆的三位女生,其中一位偶然在洗手间遇见,手上戴着婚戒,记得板上写着是从北海道来的。
新泻产大米,米饭可以随便添,味噌汤好喝得不行,却不记再添。汤可以喝很多,米饭再喜欢,吃不下也没有办法呀。
日本百年秘汤的旅馆,这可能是住过的第二家,和青森的茑温泉一样,这种旧式的木制建筑房间里是没有洗手间的。在廊外有一个公共的,洗脸刷牙也都在这边。只是上次去会津若松的向龙时,工作人员说他们的旅馆10多年前就改造了,房间里都加上了洗手间。同是老旧的旅馆,有着不同的进程,如何保存,如何经营,如何长长久久。这些旅馆的工作人员多是来自当地,和他们聊天总是能感觉到那份纯朴,以及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旅馆的那份喜爱。能做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或者说能够爱上自己工作的地方,人生就变得何其简单。说到底,人生还是要有“爱”的,爱什么都好,人若是不知道如何去爱,又该如何活下去呢?爱什么都好,仅有的一份“爱”或许就足够支撑一生了。
清晨,窗外的风景像画一样。男女浴场虽然交换了,汤还是一样温温的,一点也不够暖。早餐,11个住宿的客人又聚在了同一间饭堂里,一碟一碗的吃掉早餐,饱得不能动弹,还是尽量不要剩下食物的撑着。最后,慢慢地喝掉晨间不能少的咖啡,希望能消化掉一点胃里的食物。
回到房间收拾了行李,约好了送迎的巴士,提前10分钟下了楼,付了150日币的入汤费,坐在客厅里翻着杂志。记得房间里有一本书,写着有名的作家们去过的新泻的各个温泉,据说作家和温泉的故事是源于夏目漱石,而后就有了许多作家与温泉的故事,在温泉旅馆里长住写作似乎也在作家间流行起来。
昨天的司机,昨天的乘客,一起回到昨天的车站。虽然想了再去十日町吃有名的荞麦面什么的,都放弃了,买了车票,只等着坐车去越后汤泽,看看雪国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地方就回东京吧。
4
雪国,越后汤泽的车站里摆着女主角驹子的像,车站里个酒温泉,在温泉里倒上酒,可以泡了之后再去坐电车。走出车站,就有《雪国》文学散步之道的指示牌子,让人不觉得想文学一把。有书上出现的许多场景地,还有川端康成曾经住过的旅馆旧迹,两天35公里的山路是真的废了自己的腿,走了一段,似乎整天街都是温泉旅馆酒店,便坐在雪国馆外的足汤里泡了起来。
足汤是滚烫的,和松之山温泉的汤正好相反,每泡一分钟就要拿出来凉一下,就这样反复地泡着。不想离开,也不想再走,只是想在这个讲述了全世界人都知道的故事的街道上静静地发发呆。《雪国》,《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的作品成为许多人喜欢日本,想要圣地巡礼的理由,和喜欢动漫,去各个动漫场景地圣地巡礼的人一样。自己也试着走着,写着,希望有一天,自己写过的文字,拍下的照片,也能成为谁来旅行的理由。
雪国馆里展出了雪国居民的生活环境,房间的样子,摆设,四季的必须的耕种,除雪等等工具。正好《雪国》相关的画展正在展出,画家们根据雪国里的文字画出的画。另一个房间里,墙板上列出了雪国里的名句,书架上摆了川端康成的作品集,列出他的生平。坐在展厅的沙发上,读着板上的文字,好美的文字,越是读着越是想买一册来读,想着家中未读完的《夜行》和《魔王》,还是没有再给只买书而不读书的书呆子增加行李。
越后汤泽很近,下次再来便是了,下次可以挑大雪的日子,穿过那条长长的隧道去到故事里的世界。没能走完整条文学之路,看地图雪国之碑就在车站另一个出口不远的地方,便决定看了这块碑就不再动了。没有走太远就找到了这块石碑,上面还是题着《雪国》开篇的那一句「国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国であった。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的深处变成了一片白色。)据说这句开篇的描述是指,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而雪国则是另一个世界。
第一天在电影院里拿到的明信片,坐下来写了四张,找到车站边上的红色小邮筒,当然还是有一张是寄给自己的。两天后收到了,清晰地印着日期和越后汤泽的地名。
离东京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的雪国,因为一场电影开始的旅行,也用与这场电影相关的明信片收场。车站里,寄存箱边上的椅着上,一直等到新干线的时间,不是从新泻发出的,而是越后汤泽始发的新干线,所以站台也和别的不同,车厢里的乘客还是一样的稀少。
电车发车的时间,从明亮的站台出发,穿进深黑的长长的隧道,和来时一样,穿出这条隧道的时候,又会发现另一个世界。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