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的单位有一个食堂,这个食堂平常只供我们20几个人吃饭。作为一个半军事化管理的单位,我们都是排队打饭。
为了减轻食堂师傅的工作量,我们单位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每个桌子上最后一位吃完的,要将餐桌打扫干净。
因为我常常加班,而且为了避免排队打饭耽误时间,我都是最后去食堂,也就是说,差不多大家都把饭打好就座了,我再去打。
有吃食堂经验的人都知道,食堂有鱼有肉的所谓的好菜往往是人们青睐的对象,到最后,所剩下的差不多都是些青菜了。所以,食堂一开饭,往往大家都争相去打。
几天下来,我发现小A有一个特点,他按规定时间去食堂打饭,但排队往往排到最后,吃饭速度似乎也很慢。所以,理所当然地,大家都吃完走了,他还在餐桌上磨蹭,那么收拾餐具、整理餐桌之类的事情,自然就落在他的身上。
我以为他就是属于吃饭细嚼慢咽的类型,其实我错了。
前几天我们一起去外面执行任务,我发现他其实吃饭速度很快,而且吃得量也不是很多。
我问他:“呃?小A,我发现一个问题呢,你在咱们单位吃饭那么慢,怎么在外面吃得这么快?”
小A说:“是啊,咱们单位不是有规定,谁吃到最后谁负责打扫餐桌嘛。”
一句话,让我对小A瞬间肃然起敬。
在一个人人都不傻的时代,那些最简单最朴实的善良是值得尊重的。
2
女儿去外地上大学去了,我与妻一商量,决定把年近八十的岳母接来住一段时间。岳母几年前因脑溢血导致瘫痪,生活处于半自理状态。作为儿女,理所当然的要尽尽赡养义务。
本来打算让老俩儿至少过一个冬天再走,谁知才来了不到一个月,老太太便闹开了。
她先是说各种不方便,不习惯。一开始嫌吃得太素(我们本来就信奉素食主义,再说掌握的那些营养成知识也都是说老年人吃大鱼大肉不好),后来没办法改成吃鱼肉了,她又嫌做得不好吃。以至于后来发展到嫌地板砖地面太滑,屋里平时除了他俩个再不见个外人实在太闷得慌,电视节目也不如自己家里的好看等等,总之,就是非要回去的那种。
妻子好言相劝,感觉城里生活条件毕竟比农村不知要好多少,到了冬天,地暖起码比烧煤炉子方便得多吧。再说了,好不容易来一趟,呆了这么短的时间就回去,知道的是老太太个人的意愿,不知道的还以为做儿女的对老人不怎么样呢。
可是老太太管不了那么多,依然闹腾,一开始老头儿还帮着她闺女好言相劝,到后来,老头儿不但不劝了,反而也帮着老太太说还是回去的好。
再到后来,情况愈演愈烈。老太太说,如果再不把她送回去,就开始绝食。
国庆期间,妻子打电话来说:她闹得实在厉害,咱也担不起这个事儿。孝顺孝顺,首先得顺啊,要不,就把他们送回去吧。
于是,妻子开车当天来回五六百公里,把他们送回了老家。
十多天后,我执勤完毕回家,问起这件事来:"到底怎么样啊,他们是真想回去咋的?"
妻子说:"在城里住闷得慌想回去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人家怕万一在咱家有啥事不好说。老人一回去,邻居老太找她去玩,她就说了,要不是我在那儿故意地使劲儿闹腾,她还能把我送回来啊。我这病,说不定哪天就走了,死到孩子家里多不好!"
我还没有听完,眼里便噙满了眼泪。
多么善良的老人!我还以为她因为脑溢血把脑子弄坏了呢,我还以为所谓的“老人小孩”,就是说人老了就和小孩子一样需要处处哄着呢。其实,尽管身体有病需要子女照顾,老人首先想到的却是尽量不给孩子增加负担,更担心自己万一死到孩子家里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早上听广播,听到这么一句话,叫做“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字面意思很浅显,老人比我们其实更明白,更自觉啊。
记起了《红楼梦》中的那首《好了歌》,其中有一句是: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与父母似水恩情相比,做子女的哪个不汗颜?
今天讲了这两件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怎么样,对你是否有所触动?他们都是极其普通的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从来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只是用自己的行动,为子女,为家庭,为他人,为社会尽己所能。没有人要求他们什么,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我想,都是源自于一个字,那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