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康科德住所和国内的小区不一样,基本是各家各户自己按照规划建房居住。但是,规划的比较好,居民基本不是白色的2-3层小房子,门口有标准的白色篱笆,里面会有一些绿植和鲜花。房子之间基本都有草坪,供小朋友玩的公共游乐设施每隔一段就会看到,三三两两的小松鼠在游乐设施边跳来跳去,一点也不见外。
感
康科德,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看起来就像国内的农村,不过是一个现代化程度非常高、高度文明的农村。看起来,到处是草地,树木,没有繁华的街道和商业区,但是却非常的干净。路边的垃圾桶很多都是私人的,有严格的分类要求,基本都是密封的,以至于我经常带着自己的垃圾要走很远也不敢随意投放。
有时候,我带着儿子在路边走,或者玩,会有人过来说注意安全;而在我看了,这里都是绿草地,几乎没有汽车乱跑,行人永远有限,更不要说飙车,按喇叭了。
有时候,我把儿子放在游乐设施里面玩,自己在边上散步。只有我离开,就会有人过来,承担看护小朋友的角色,并且会有人去找我过来。
小松鼠是在这里随处可见,好像也并不怕人,我想它们已经习惯了与人类和平共处。
公共场合都是静悄悄的,终于明白了,平时大家玩笑中的那句话:出去旅游看大声喊叫的基本都是中国人。
思
这里像个农村——青山绿水,人少地广;
却和国内的农村不一样——规划与卫生,尤其是居民的文明素养,甚至超过了国内的发达城市。
物质文明决定上层建筑?
很显然,这里的人口要比国内的农村富裕的多。
一个小饭店的服务员,薪水是3000多美元,合计下来相当于国内20000多了,绝对是高薪。
那么,一般的居民就更不用说了。
同时,由于美国的信用体制,这里的人都比较“规矩”,做事一是一,二十二;
由此,也就没有了“耍无赖”的行为,和这么一类人。
有时候我们感觉他们太较真,不过也正是这样的“较真”,所有的事情才规范秩序起来。
比如,小区的设施,他们决定不允许家长在周边,孩子在里面玩耍-——他需要家长就在身边直接陪护。
一个华人朋友说,一看你们就是刚来的,因为你家的孩子,眼睛滴溜溜的转动,
你看,美国的小朋友,眼睛都比较清澈,单纯,缺少点灵动,这也许就是教育和文化影响的结果。
我想起了戴维.威尔逊《生命视角》一书中讲到的:生命成长的每一步,都必须有相应的环境配套。
行
环境方面,我们确实要向美国学习,尤其是环境意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这个从小就要灌输个孩子;
教育发面,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可以给孩子更多户外活动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健康成长;
但是,我们的小孩生存环境更复杂,竞争性也更强,所以我们培养的孩子也就灵活思考,竞争力会更强;
没有什么绝对好的模式,也没有绝对不好的模式,有的只是不同环境中发展处的适应性的特点——
在美国,我们很多行为被看成“乱”;
而美国的朋友也说他们到中国很活不下去,因为我们长期在美国变得“很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