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先生2022.1.6记于西湖
辛丑牛年腊月初二,携挚友雨童君走西湖。
是日,雾霾沉沉。远山近水,虚无缥缈。于龙翔桥地铁口碰头,几步之遥,便至湖畔。但见湖面烟波浩渺,百船穿行,远山若隐若现,若高若低,似有苍茫之感。沿湖东行,行人逐减。盖因西湖十景,尽在身后,而非前路,如此而已。
“如此甚好!”雨童君道,“出游者,尽兴而归也。何求人山人海之叨扰乎。难得如此雅兴,当赋文以歌之。听闻贾平凹有《走月亮》一文,我等何不以《走西湖》名之。”
如此甚好!
吾乃路痴,虽暂住湖畔陋室半载有余,竟不辨东西。前日,因雨童君指点,方知闻名遐迩之宝石山,竟然近在咫尺。昔日闻恩师云:遍地是黄金,还需明眼人。今日方悟,颇有感慨。吾非独路痴,可谓学盲也。前日,细读石公(张岱)《西湖梦寻》,方知西湖风月诗意,竟在山水之间,隐匿无数。随处一石阶,许是当年乐天驻足四望处,任意一平台,抑或东坡以诗会友地。真乃:举头皆是乾坤,低头满目风尘。群山相偎多情水,秋风互撩善感人。
行约一刻,前方一亭,如岸边生手,直插湖心,俨然兴风作浪之态。雨童曰:此乃聚贤亭。上书一对联,竟然半晌未能卒读,后借问方知:“众说林亭美,湖城绮陌容啸傲,天成云水乡,景胜新妆亦经纶。”盖为近人书。感今人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之功,非同寻常。
沿滨徐行,路人渐稀。问雨童君:“同为胜景,皆可揽远近湖光山色,何以东西南北,境遇各异?”雨童君曰:“大道苍苍,皆为利来,皆为利往。如此缘故,一为从众,一为图便,细思无他。”吾若有所悟。盖我等苍生,因果循环,皆不离追名逐利之旋涡。比及林君梅妻鹤子之淡泊宁静,不觉自惭形秽。
我等俗人,目之所及,山水绝色,怡然生姿。游人稀少,逸兴横溢。孰谓人皆趋利避害之徒耳?有所失,必有所得;有所得,亦有所失。唯患得患失者,愚蠢至极也。
沿途风光,旖旎无限。雷峰夕照,极尽高光。先贤墓地,幽思彷徨。苏堤春晓,秋意萧萧。湖中白堤,温柔之乡。断桥残雪,风流不绝。曲院风荷,残柳败荷。
环西湖大半,所闻所见固赏心悦目,然所思所想亦激荡心扉。游弋于虚实之间,荡涤于今昔之隙,意味悠长,不绝如缕。
此般风光,转瞬茫茫。人生沉浮,别无二样。以此为记,曰《走西湖》,同行人雨童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