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送闺女上学,我帮闺女提了书包下楼,就这短短的一段路,我感觉胳膊酸痛。
一个初三学生的书包怎么能这么重。当然不否认闺女是个丢三落四的孩子,总是把今天上课的科目涉及到的书本带的很齐,很怕少带本书被老师凶一顿。但是,我看看其他小朋友的书包,基本都是差不多大小,鼓鼓囊囊的。我平时多少也参加些锻炼,总是喜欢用12.5公斤的哑铃来锻炼肱二头肌,就是这个重量也不至于下个楼就让胳膊酸痛的地步,可见那个书包的重量已经等同或者超过了12.5公斤。这还不算,闺女手上还要提一个卷夹,这个卷夹要轻些,多少也有个3-4斤的样子。现在的孩子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有明确的要求,要求孩子们自己背书包,家长不要代劳。其实,那个时候就是很多家庭很矛盾的事情。我的家距离小学有0.93公里(手表计数),步行的话需要1200多步,15分钟。那个时候,小家伙的书包还没有这么重,有人做过统计我记得应该有个15-16斤的样子。老师发出这个号召时,本意是好的,我们家长也是支持的,但是突出的问题就是一刀切的要求是否合适。一帮孩子的爷爷奶奶去学校提意见,让体重不到50斤一个小孩子负重15斤走一公里,实在不是一个很轻松的事情。春秋季节还好些,夏天,孩子背着书包到学校时,总是满头大汗,让人心疼。冬天更不用说,孩子本身穿得像个球,背个书包一身汗,风一吹很容易感冒。最后,家长们默许的办法,就是全都开车送孩子,学校门口让孩子把书包背上。其实我们都知道开车送孩子,增加了学校周边的拥堵,对于孩子没啥好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另一方面,在孩子心目中,家长和老师说话在孩子心里的份量,从上学那一天开始,就发生了变化。孩子们还不能分辨哪一种是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更好。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每个都是为了孩子能更快的自主、独立的成长。但是,就是因为这些沉甸甸的重量捆绑在孩子们的身上,他们怎么能自由的飞翔。
回到今天闺女上学,孩子怕同学看到我帮她提书包,没有走出楼道就急急得背上书包,头也不回的往前冲。我只能无奈的摇摇头。作为一个小市民,我无力改变些什么,但是我想我总要“呐喊”一声,让更多的人关注,新生一代孩子体质弱,独立性差,绝不仅仅是背个书包就能解决。关于现阶段教育改革,总是让人拍案称奇,一个诗词大会让整个从初中到高中背诵科目成倍增加;一个中考减负,让地方自招考试成为一道风景线;拍脑门订出的方案,苦了一代人,但是拍脑门的人的孩子应该是不需要参加中考,不需要背诵那么多诗文,不需要担心体育、音乐的成绩吧。
算了,不想了!回去忙着挣钱去吧,拼爹的年代,爹不行,苦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