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气,这个早晨,适合阅读……假期这几日,带着孩子疯疯闹闹,期间虽也一直伴随阅读,但总觉并未深读。平日里,也喜欢陪着孩子一起阅读,她读她的,我读我的,抬眼间相视一笑,就是我和女儿的默契!今天孩子去画画考级,我也得小空,静静心!
《水中的蓝天》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小文。质朴清雅却哲理深厚。我从文中学习了“敬谨”这个词,因尊敬、敬重而谨慎地小心为之。
这是农人对待大地,对待粮食的敬重。而在这个泱泱秋季,大谈收获的金黄季节里,偶让我回想起这篇文章,找到它,我也再来敬谨地读之又读,
我虽没有插过秧,但在这文字中心,我一遍遍在脑中回想——农人一步一步将秧苗插进水田,并细致敬谨地往后退去。
这不是卑微,这是真正的谦恭!这不是停滞不前,而是弯下腰来努力!当我们看到满眼金黄的时候,没有哪一片不是农夫的付出!
生而为人,一撇一捺,撑起来并不易。我们何尝不需要这种弯腰退步向后的态度!
以敬对过去,敬对未来……渐渐瞥见空中的蓝天和水中的蓝天……
以下是林清玄《水中的蓝天》原文,我存于此处,经常翻出读一读!以提醒自己敬谨待事,真诚待人!
原文:
开车从莺歌到树林,经过一个名叫“柑园”的地方,看到几个农夫正在插秧。由于太久没看到农夫插秧了,再加上春日景明。大地辽阔,使我为那无声的画面感动,忍不住下车。
农夫弯腰的姿势正如饱满的稻穗,一步一步将秧苗插进水田,并细致敬谨的往后退去。
每次看到农人在田里专心工作,心里就为那劳动的美所感动。特别是插秧的姿势最美,这世间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向前的,惟有插秧是向后的,也只有向后插秧,才能插出笔直的稻田;那弯腰退后的样子,总使我想起从前随父亲在田间工作的情景,生起感恩和恭敬的心。
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的呼吸,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空气里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春雨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
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净之境,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
站在百尺竿头的人,若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向前飞跃,否则便会粉身碎骨。只有先从竿头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
“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
农人退后插秧,是前进,还是退后呢?
记得从前在小乘佛教国家旅行,进佛寺礼拜,寺院的执事总会教导,离开大殿时必须弯腰后退,以表示对佛的恭敬。
此刻看着农夫弯腰后退插秧的姿势,想到与佛寺离去时的姿势多么相像,仿佛从那细致的后退中,看见了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
“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势那样的实践着。那美丽的姿势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长,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化的奇迹吗?
从柑园的农田离开,车于穿行过柳树与七里香夹道的小路,我的身心爽然,有如山间溪流一样明净,好像刚刚在佛寺里虔诚的拜过佛,正弯腰往寺门的方向退去。
空中的蓝天与水中的蓝天一起包围着我,从两颊飞过,带着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