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反调青年编辑部
1.
唐朝时,有位李姓名人,艺术造诣极高。
高到什么程度呢?是个中国人都背过他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没错,是李白。
李白虽然是诗仙,但他亦食人间烟火,和所有人一样有缺憾。说好听点,叫“风流才子难过美人关”。说难听点,叫“浪荡无节操”。
李白常与歌姬相伴,纵情声色。而且这厮毫不知羞,屡屡把他和青楼女子交往的那些上不得台面之事写成诗。倘若以现代人眼光视之,李白早就被长安群众举报不知多少回了。
各个时代都有它的局限性。唐朝是个狎妓成风的时代,唐朝人没觉得狎妓是道德败坏的行为。况且,唐之“伎”和今之“妓”不可同日而语。唐朝时,多数“伎”纯卖艺,其中有些甚至是千古留名的才女,比如蜀中乐伎薛涛。
其实,不光李白写过该类题材的诗,其他著名诗人也写过,比如白居易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杜牧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罗隐有《赠妓云英》……此外,大唐都城长安甚至有合法经营的红灯区——平康里。
李白不是圣人,他和所有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再加上歪风吹得李白醉,受大环境影响的他放飞自我,不由得写下多首辣眼睛题材的诗。
2.
李白恃才傲物,视天下文人如草芥。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偶像——谢安。谢安就是领导东晋以少胜多、打赢淝水之战的那位大牛人。
李白崇拜谢安,不仅崇拜其丰功伟绩,还崇拜他的范儿。
“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谢安隐居东山三十年左右,天天与歌姬们混一块儿,好不快活!待谢安一出山,就立下奇功,何其潇洒!难怪李白甘作迷弟,张口闭口自称“李东山”以致敬。
为了更深刻地体悟idol,李白不远万里跑去谢安当年的隐居之地东山。
李白并非空手去祭奠,他携了一樽酒及一位美貌舞伎。那个月夜,秋风习习,松涛阵阵,树影幢幢。李白以酒酹谢安之墓,先敬谢安一杯,自己再与舞伎对饮。然后,他与她起舞弄清影,在墓前跳《青海舞》。皎洁月光照拂下的李白和舞伎,宛若一对璧人。
李白突然联想到,数百年前,谢安或许也曾与歌姬在月下共舞。如今,ta们均化为衰草下的一抔土。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人生变幻、世事无常那股惆怅,一下就涌上了李白的心头。于是,他感慨:“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这……李白跟舞伎鬼混,还特么混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3.
还是某个秋夜,李白设宴,席上依然有酒。
李白在《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中记录了那天的情形。
白天,李白和好哥们同去打猎,“一扫四野空”,所获颇多。
傍晚, 众人围坐炉前,“炮炙宜霜天”,炙炭烤肉,大快朵颐贴秋膘。
酒饱饭足后,“出舞两美人,飘飖若云仙”,party上,两位美若天仙的歌姬起舞助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诗的结尾是“留欢不知疲,清晓方来旋”,啥意思呢?你自己品,细品,仔仔细细地品。
4.
读到这,你的脑海中或许有了印象:李白似乎对好酒、美女毫无抵抗力。
没错,李白的白日梦之一就是“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在吴地,他邂逅了葡萄酒和美少女,并写道:“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Whaaaaaat?!15岁未成年少女,李白也敢下手的?搁今天,李白早就被判刑不知道多少次了。
在长安,他跑到酒吧里,泡异国小姐姐,并写道:“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中外通吃的李白,酒色之徒没跑了!
正所谓“有其叔必有其侄”,李白的侄子也被他带坏了。
有次,侄子前往会稽郡,偕美女俩伴游。李白眼红侄子,遂写诗表达羡慕:携妓东山去,春光半道催。遥看若桃李,双入镜中开。
小侄儿,你艳福不浅啊,挽着两位大美女去游山玩水,一路上春光乍泄,她俩远望宛若和煦暖风中摇曳生姿的蜜桃甜李。羞答答的她俩,静悄悄地开。对为叔来说,她俩好比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即。
5.
读到这,女性读者朋友是否对李白乃至唐朝诗人群体失望透顶?难道他们中就没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吗?
答案是有,而且有好几位。在此,反调君主要讲一讲杜甫。
杜甫好多次跟“妓”近距离接触过,但都非他自愿。
比如有次,杜甫陪一位叫“李梓州”的官。李梓州,应姓李,名不详。梓州应是其就职所在地,好比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
总之,李梓州作为一不大不小的官,邀请杜甫作陪,盛情难却,杜甫不好推辞亦没胆拒绝。
他们乘上一艘大船,“佳人满近船。”舫上满载美女,那幅场景不亚于海天盛筵豪华游艇。“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江水清澈,映着歌姬们的倩影。她们屡次舞至李梓州、杜甫等面前,相距咫尺。“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群美乱舞,李梓州、杜甫等忍不住多瞥了几眼。但和沉醉于温柔乡中的其他playboys不同,杜甫始终保持清醒,他在诗的结尾写道:“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
再比如,杜甫写过“越女天下白”,夸赞越女肤如凝脂、冰肌玉骨。杜甫对越女的欣赏,远远地看着就够了。
还比如,杜甫目睹居住在富豪区的达官贵人夜夜笙歌,而生活在贫民窟的穷人们寒秋仍穿着单薄的夏季衣服,瑟瑟发抖。于是,他写道:“北里富熏天,高楼夜吹笛。焉知南邻客,九月犹絺绤。”可见,杜甫打心底厌恶那些纵情声色的权贵。
图片来源:《长安十二时辰》(导演:曹盾)
本文所使用的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