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学习的》读书笔记序言1

文/涅阳三水

这本书拿到手中,其实只有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临放假的前一天才到的,因为申请没有得到批复,所以我没敢冒然开始。

回到家里之后,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年关忙碌,所以读书的事儿一再滞后,直到今天加入打卡群之后,才打开了书本。

2

首先要读的,就是这本书的导论部分,从开头到第十一页。

这一部分内容不是很多,阅读之后让我知道了这本书的研究框架:

专注于人类学习的研究,包括神经科学的进展;

对设计正规教学环境,有启发意义的学习研究比较重视;

强调有助于所有个体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可能性研究。

3

那么我又记住了什么样的内容呢?

首先是我知道了冯特,就是心理学的研究者通过类型法要求知觉主体反思他们的思维过程,试图对人类的意识进行精确的分析。

这让我想起早几年学习心理学考取心理咨询师的时候,那时候到处都是冯特心理。

这时候,读到这本书才发现,原来心理学科的发展,冯特就是源头。

4

会有几个关键性的词语:

1)理解性学习:

在直觉上,理解是完美的,但我们要一直很难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它。

这让我想起孩子们的学习,很多时候,孩子很少有机会,去理解他所学习的课程。

因为时间不允许,他们要做的就是记忆记忆力越好,那么记住的东西就会越多,记住的东西越多考试就有好成绩,有好成绩,那么升学就有望。

理解性学习,依赖于有关学科领域的大量知识,围绕这些知识,联系和组织起来的新知识,才是理解性的学习的法宝。

2).已有的知识。

新知识的建构,必须来源于已有知识。

就像我们的每一节授课,必须从旧课导入,孩子们才可以接受得更好。

不管如何教一个人,所有的知识都是在已有的知识建构起来的。

我们做老师的,要在教学过程中,先把学生带到已有的知识和概念当中,并从这里开始新教学的起点,随时监控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才能够促进他的学习。

3)主动学习。

这里边,还有一个新词语叫元认知。

元认知就是指人们预测在各种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以及对目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监控的能力。

那么适合这种元认知学习方法的教学实践,又包括理解、自我评价和对已经学会学习内容进行反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