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学生们参加高考的第一天,看到很多人在朋友圈发照片,看到许多家长为自已孩子加油鼓劲的文字与图片,做为一名老师,在过去我也和他们一样心潮澎湃,而今我却异常平静。
不是我不为他们祝福,不是我不懂得高考的意义。我也是来自农村,我太懂得那张考卷对于众多普通家庭的重要性,它几乎改变的是一个家庭的命运。没有这张考卷,作为农村孩子的我们又如何有机会来到城市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发现新的可能。
所以我也深深地理解河北衡水中学学生为什么会拼命努力,一分一秒不放过,老师甚至规定上厕所时间,一些学生也没有太多怨言,还是有那么多的学生趋之若鹜地前往。还有报道批评安徽的毛坦厂中学等这些应试教育搞得好的学校损害学生心理健康。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作为河北、安徽这样经济不是很发达的省份,学生不能拼爹,回家乡就业形势也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他们不拼学习,不靠分数,如何才能和北上广的学生在一个教室里听课,又如何聆听大师声音。
所以,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使再累再苦也不能让孩子的教育落伍。
我们可以为了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报各种兴趣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以为了孩子省吃俭用报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只要孩子成绩能提高,一切都值得……
但是,当我写到这里时,我不得不傻傻地问个问题,“考大学是为了什么”“找个好工作”,可是工作好找吗?也不好找。为什么,没有工作吗?也不全是因为经济形势不好而导致,也有因为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所致等等因素
但是,不得不回避一个现实的是许多学生认为参加完高考,我的人生任务就开始终结,接下来就是大学里好好的玩了,对将来的就业并没有清晰打算,甚至有的就是被动的等待就业,到时再说。等真正走出校门才发现外面工作世界所要求的,大学里一样没学,企业里所需的能力自已并不俱备。这就是一部分学生失业原因。
考霸张非估计是我们中国最惨痛的事例,考清华北大像玩儿一样进出,可是却满身问题。网瘾十分严重,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对父母没有感恩意识、责任意识,20多岁小伙子心理年龄还像个孩子。父母也许一直因为他学习好而骄傲,一直不离不弃全程陪伴。
中国的教育还是喜欢将“金榜题名”作为教育孩子的引导,甚至教室里的座位也是因成绩好坏来排。在家长眼里,只要孩子学习好,一切物质要求都可以满足;只要孩子学习好,一点家务都可以不做;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与学习无关的兴趣爱好都靠边站……这样导致的结果是除了会学习,我还会什么呢??!!
面对一年比一年多的毕业考生,我们除了焦虑,我们更要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挤过独木桥之后如何过上富有意义的人生,如何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为社会创造财富。而不是仅仅会考试,能学习,怎样将这些知识转化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才干!而这一切需要我们父母更新观念,我们的学校要不断为学生提供提升能力的平台和空间,不唯分是从,更需要我们社会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