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读不懂古诗词?如何读懂古诗词?
谢小楼
2016-12-09 22:25
相信来看我文章的朋友中,一定有很多人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有很多诗词看起来很美,可是就是读不懂,很多诗句读起来不头没尾,又或者读起来杂乱无章。翻来复去读几遍,感觉好是好,可就是读不懂!我的这篇笔记就同大家一起探讨我们为什么读不懂古诗词,以及我们要怎样才能读懂古词。本人读书不多,在此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来喷。
很多朋友肯定认为,之所以读不懂古诗词,是因为古诗词都是用文言写作,又喜欢用典,知识储备不够自然看不懂。这却实是部分原因,但却不是根本的原因,因为现在读古诗可以借助注释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很多古诗即使有注释我们也读不懂,根本的原因在于,古诗词经常省略关键信息和调整语法顺序。
杜甫
一、古诗词中的省略
诗词是最精练的语言,往往要在短短的几十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在古诗词中,由于字数的限制,诗人常常会省略掉很多关键的信息,这是我们阅读古诗词时最大的障碍之一。诗人经常省略的信息有:主语,谓语,以及关键转折。
下面试以杜甫的经典五律《月夜》作分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日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最影响我们理解的地方,就在于它省略了诗中的关键转折。我们来一句一句的分析看。
“今夜鄜州月”,点时间地点。“闺中只独看”,这一句就省略了主语,“闺中”,再将地点细化,“只独看”,谁独自一人看月,诗人吗?前面有“闺中”二字,那么看月的人应该是女人,如果我们知道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时怀念他远在鄜州的妻儿所写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推出这里独自看月的人应该是他的妻子 。
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一句又省略主语,诗中是谁“遥怜小儿女”呢?首联写妻子独自一人看月,那么是妻子在想远处的小儿女吗?这又要结合诗的背景,当时诗人一个人在长安,妻子和儿女在鄜州,妻儿在一起,自然不会“遥怜”,所以“遥怜”的是诗人杜甫。你看,首联写鄜州的妻子,颔联写在长安的诗人自己,这中间就省略了空间转换的关键信息。如果我们不去仔细品味这中间的转折,就很难明白诗的意思。
颈联又一个空间转换,写在鄜州的妻子独自一人久久地看月亮,以至于“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字字是诗人的爱怜之意。
尾联:”何日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不但有空间的转换,还有时间的转换。空间上将诗笔从鄜州转回长安;时间上,诗人进入想象的未来,什么时候能够一起坐在薄帷下,让月亮照干两个人泪痕。
《月夜》一诗,诗人杜甫的巨笔运转于长安鄜州两地,穿越于现在与未来。要在短短的四十字表现这么复杂的时空转换,诗人必然会省略掉很多关键的信息。诗歌的使命不是将一件事情说清楚,而是表达诗人的情感志向。
上面的分析只涉及了主语和关键转折的省略。关于谓语的省略,我再举杜甫诗《春日忆李白》中的一联分析。“清新廋开府,俊逸鲍参军。”“清新”是形容词,作状语,“廋开府”是人,作主语或宾语。这首诗是夸李白的,那么主语应该是李白,我们分析李白跟廋开府的关系,再联系状语“清新”,那么我们就可以分析出谓语应该是“像”。这联诗的意思是: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廋开府一样,俊逸得像鲍参军一样。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诗人所省略的关键信息,都是可以通过仔细的分析找出来的(少部分诗除外,像李商隐的《锦瑟》,千年来都没人分析出来他到底写的是什么)。对于省略主语的情况,就看诗人写的主体是什么,如果诗中没有其它主体,那么诗人就是主语,如果有其它主体,那就分析诗人、主体与诗句的关系,从而确定主语。对于省略谓语的情况,就分析主语与宾语的关系,再结合修饰语来确定谓语。诗词中省略关键转折是比较麻烦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分析各个诗句之间的关系和结合诗的背景来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上面的方法只是帮助理解诗的意思,当我们明白了诗的意思,就不要把分析出来的信息代入诗句了,而放下这个信息,尽情地享受诗的美感和意境。我们都知道,当把古诗词翻译成白话文,读起来也就没什么味道了。
月夜孤旅
二、古诗词中的语序变换
我们常常感觉古诗词中有很多诗句读不通,那是因为很多诗句并没有按照正常词序来写作,而是变换了诗中的语序。例如我们上面举的例子:“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正常语序应该是“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在古诗词中,为了适应诗词平仄、押韵等声律的要求,诗人往往需要对诗句的语序进行适当的变换。正常语序的“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既不押韵也不合平仄。完全破坏了全诗的声律。
那有人就要说了,既然古诗词的平仄声律这么影响诗的写作,那么就不管平仄声律了,反正只要诗写得好就行。非也,非也,不信你将上面调换语序后的诗句和正常语序下的诗句多读两遍看那两句更好?显然,调换语序后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不但韵律更美,诗的意境也更美了。“湿”与“寒”是这两句诗的诗眼,将“湿”与“寒”调到最后,强调了环境的湿寒,诗的意境更加孤独清冷,同时也更能表达诗人对妻子的怜惜之情。
诗词的格律要求并非无理的限制。首先,按照格律来写的诗词在韵律更美,因为格律本身是对语言韵律的总结;其次,格律的要求能促使诗人找出更加精炼的表达方式,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好的诗人往往能够熟练地运用格律的要求写出艺术水平高的诗来。戴着镣铐的舞蹈往往是更美的。
那么,我们怎么应对这种语序调换带来的理解障碍呢?很简单,我们将诗句中的词语列出来,做一下排列组合,再作适当的联想,诗句的意思就出来了。比如,“香雾”、“湿”、“云鬟”,这样一列,诗句的意思就很明显了:香雾浸湿了云鬟。再比如,(李白)、“廋开府”、“清新”,作一下联想,就可以明白这句诗的意思是李白的像瘦开府一样清新。
明月千里寄相思
诗古诗词,还是需要一定的门槛的,但只要我们多读,多分析,理解古诗词就会越来越容易。古诗词,才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字独特魅力的文学形式。想着现在汉语在不断的西化,甚至还有人鼓吹汉字拼音化,就是一件令人心痛不已的事情。汉字是独特的,有独特形式美,汉字的书写(书法)是世界上唯一能成为艺术的文字书写;汉字也有独特的韵律美,从而形成了大格律诗词这种独特的文学表达形式。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一起学习我们最美的汉字。
文/谢小楼 微信公众号:倚剑听雨楼
2016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