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了朱自清的《儿女》,引起了一些共鸣。孩子总是吵闹不休,吃饭坐位置会吵起来,老父亲调解一会儿,不耐烦,就开始叱责,还不行,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接着又为菜式,筷子的颜色争吵,老父亲再次用老法子把他们征服;游戏的时候也会争执起来,老父亲仍旧要用老法子来判断。他说:家里真是成日的千军万马,有时夜里也有兵马在进行着,在吃乳或者孩子生病的时候。
因为孩子爱哭,他不想让他扰着学校里同住的人,或者是客人,一回,特地把妻子骗出门,把孩子打了一顿,当时孩子才两岁半。
这些在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已经是无法想象的了。我们知道孩子啼哭是自然而然的,只能不停地去找原因,经常有年轻的爸妈抱着孩子到医院,只因为孩子哭闹,想知道孩子究竟是哪里不舒服。我的孩子出了远门回到家,不知道是不是长途坐车辛苦的原因,大声啼哭着,老胡抱着没有办法,大声唤我过去抱,我把她横抱在怀里,就在床边走来走去哄着她,哪里会要去打她呢?
当然,他有五个儿女,而且二十一岁就有了孩子,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呢。又是一个作家,想要看书或者写东西,是很需要安静的。五个孩子房顶都可以掀掉,难怪他那么地烦恼。我的工作并不带回家做,而且也不过两个孩子而已,吵闹就吵闹,对我影响倒没有那么大。
母亲跟孩子的连接总是更强的。从孩子还在肚子里,我就不停在想:如果他出来,会是怎样的一个小人儿。等出来抱在怀里,只会怔怔地望着我笑,我就想:如果他下地走路,会是怎样的情形。终于有一天,他们步子走得极稳,甚至跑起来了,我追不上了,才发现时间是那么得快。我不想一个人出门,可以找他们陪我,他们是顶好顶好的伙伴,又没有什么烦恼在他们那里,见着他们,听他们讲着他们经历的那些有趣的事,总是很容易开心的。
听人说:养育孩子,就是养育着自己。自己是如何长大的,其实大概是不记得了。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长大,好像自己又长大了一次,这样的大人会更加成熟,更加温暖。
孩子还小的时候,那时候我整天心情不好,每天回家必须画一副小画,才睡觉。儿子那么一个小人儿,老是站在旁边看着,也不说话,也不到处跑,现在想起来真觉得难为他了。后来有一次我们去动物园,给一只羊驼拍了照,那只羊驼的表情特别呆萌:皱着眉毛,好像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他的模样让人看了就想笑。我把它画在本子上,儿子每次看到,都要笑一回,还在旁边写了几个字:画得好。他的欢笑让我也开心起来。现在他大了,经常看到一些好笑的漫画,还有电视,就讲给我听。他讲得那么绘声绘色,让我也能明白那里面好笑的点。
女儿经常是贴心的那一个,看到我鼻涕流出来,不需要我说,就赶紧跑去给我拿纸。她怎么总是那么可爱,虽然有时候我也无法理解她的想法,她沉默着生气的行为。好在,过不了多久,她又会再次开心起来,重新活蹦乱跳了。大人总是在焦虑,为他们的作业,为他们的晚睡,为他们早上上学起不了床,然而最后他们都做到了,按时去了学校,也写完了作业。我想只要陪着他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