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300字 | 阅读时间约4分钟
每到年底,除了制作各种年度总结和未来计划,还有一个念头总会不自觉的跳到脑袋中,那就是——好想跳槽!
别急着做决定,先仔细思考——跳槽是不是真的能解决你的烦恼;清醒思考!下面说的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真的不是你跳槽的理由。
01
稀里糊涂逃避式的跳槽,只会越跳越糟…
最想跳槽的时候无非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在你脑子里大喊:我付出那么多,老板怎么看不到?!看到了怎么不肯定?!肯定了怎么不加薪?!
清醒思考,别逃避!
到底是不是真的努力没有回报,还是你根本没搞清楚,团队需要这个职位产出哪些价值?
这里,有个观念工具可以帮助你找到答案——现代职场除了传统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外,还有2种社会进步后的“新型”劳动性质:
1)情绪劳动:比如客服人员,需要应对甚至化解投诉的抱怨、愤怒等情绪;管理好自己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是工作的要求
2)风险劳动:比如董事长承担风险,他要操心的是“干赔了怎么办”
体力劳动者,就是用体力换取报酬,当然做得多、工作时间长回报自然也多;
而当你是脑力劳动者时,你需要帮老板解决问题,分析各种因素,提供结论和方案,而你只是把时间用在录入数据到Excel表格中,却不产出结论,自然吃力不讨好;
而情绪劳动者,千万别让客户难伺候成为你跳槽的主要理由,倒不是让你伺候谁,但化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照顾客户的感受,让对方感受到安全和被重视,正是你该做的。如果做不好只能说明工作能力不足。你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槽,能跳得好吗?
最后,讲讲风险劳动,并不只有位高权重的董事长才做风险劳动,你的日常工作中也会遇到,比如挑选供应商协助完成相应的项目,这里面就有风险劳动的成分,如果你光做好方案控制成本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判断供应商的资质能否把项目安全地完成。以及做好Plan B,尽可能地将风险减低到零。
总而言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种想法真的要不得。大部分职位并不是单一的劳动形式,也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或者脑力劳动简单区分那么含糊。搞不明白劳动的形式,就是搞不明白老板和团队需要你产出何种价值,这样很容易造成“货不对板”的局面,而你,自然是“徒劳无获”。
认真思考一下,你现在的工作“到底”在做什么劳动?没想清楚前,
逃避“苦难”式的盲目跳槽,其实只是选择了另一种“苟且”而已。
02
每天不停重复的工作,又受不了了吗?
很不巧,到哪里都得能承受这种"枯燥"。
每种工作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重复劳动,比如老师以一年为周期重复一套课程;财务以一个月为周期梳理财务记录、执行财务流程;银行柜员每天都需要接待客户提供标准的业务服务。
高频重复工作在特定阶段,尤其是刚上新岗位的前3个月到半年,你必须扛着也且必须扛好了!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主管,发现PPT里面字体都不一样,并且找来负责人询问一些数据背后的定义,对方又含含糊糊讲不清楚,此时的你作何感想?
所以,做好这些重复且基本的任务,展现你的能力、修养、意志力和心智程度,则是升职加薪的敲门砖。
恰恰高频次的练习,能将有意识的思维模式变为无意识的工作习惯,从而将知识内化成技能。比如,从学车时的手忙脚乱到老司机边开车边聊天都不是问题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同样的工作任务,能做得比其他人更快更好更顾虑周全,都是需要经过反复锻炼而成的。
如何突破,踏上更高的台阶?
有“为”才有“位”,即在现有的位置和工作中,先找到“创新”的可能并做出结果和贡献。
高度重复的工作视为“高频循环”,意思是——可以将每一次任务开始到任务结束,看做是一个个循环。每一次你都可以有意识地去优化一些小细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总结和整理自己的成果,将你的价值展现给老板。
03
完完全全不想工作,是“真•离职信号”吗?
完完全全不想工作并不是偶尔偷懒的念头,这是一种从心底里抵触工作的状态,甚至每天醒来一想到办公室就会连起床都变得很难的状态。
这种重症病症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工作倦怠”。
概念来源:社会服务型工作中,尤其是从事长期情绪劳动中,工作热诚消退,产生“阶段性“的对别人漠不关心,对工作负面态度
症状:早晨不想起床,上班像赴刑场,工作缺乏冲劲,挫败焦虑紧张,不想朋友社交,害怕电话声响
形成“工作倦怠”的原因在于:十分单一的运转模式、没有乐趣;回报兑现过于遥远、成就感少尊重少;最根本的是形成了一种对手上的工作和职业未来“毫无掌控感”的局面。
我们可以将这种个感觉类比中国的教育与高考模式,名校生之所以吸引雇主的原因,正是因为这种长期克服反复化、机械化劳动所带来的倦怠感,以及心理无助等负面情绪的能力。换句话说,
克服“工作倦怠”是一种非常厉害的、价值极高的能力。(无论你是否认同)
克服“工作倦怠”的小建议有:
1.解决无助和失控的感觉,寻找更有主动权的工作内容;
2.培养兴趣爱好,在合适的时机露一手,比如摄影、跳舞等;
3.更多专业知识学习,支持未来长期发展,比如PPT、Excel技能;英语能力;某项专业证书等。
如果真的无法克服这种心理状态,跳槽换个新环境也是未尝不可。
跳槽是一件需要慎重选择的事情。做决定之前请进行诚实的“灵魂的拷问”:
1.自己正在、或者将要从事哪些性质的劳动,搞清楚了吗?
2.自己真的把“重复的工作”做到“极致”了吗?做得比他人优秀了吗?
3.工作的“失控感”真的无法挽回了吗?
最后,新的一年和未来,祝大家都能找到既有能力做好、又是兴趣所在,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理想职业”。
引用知识点来自:《小学问:如何在职场快速获得认可》| 喜马拉雅FM
如果看完,感觉收获不止一个月薪水(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请轻动手指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