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早晨,照例拉着小拖车去菜市场采购,因为果蔬肉菜都要买,拉回家后能堆出一座微型的食物山。
有时候觉得,在一个地方住久了,走到哪里都是熟人。小区里、门口小卖部、楼下早餐店、公园、菜市场……总能遇见几个认识多年的人,不管有没有交情,我一概把他们列为熟人。
常年出入菜市让我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从事什么职业、一旦落到实到吃穿住行的烟火人生,接触最多的其实是不起眼的小人物。
柴米油盐酱醋茶,需要亲手打理这一切的人,不可避免的要与各行各业的小生意人打交道。商贩们大都精明、能干、吃得苦、热情、爽朗,当然也不乏粗鲁、狡诈、贪小便宜之辈。
今天买菜,碰见一位顾客扔下五元钱气匆匆的走了,我一看卖菜的大娘,果然是她。我虽然很是同情老迈弱小的人,但这位大娘的菜摊我有好几年不曾光顾了。
她惯用的伎俩有三招,第一招是以次充好。特别是绿叶菜,我们这里的绿叶菜很多是一小捆一小捆扎好了称斤卖,一捆大约一斤左右。她的菜外面是新鲜水嫩的,里面却常包裹有卖相差或打焉的次品,顾客买到这样的菜心中自然不悦。但也没有谁大老远的回去找她理论,只能吃个哑巴亏。
第二招是缺斤少两。她从来不用电子称,一杆杆子秤在她手里耍得特别熟练。只见她称秤时,左手提着绳子,右手滑动秤砣,称杆尾部一翘立马收称。就像是提着称在你的眼前晃了那么一下,她可以即刻报出一个斤两数和菜钱给你。等着你付了钱,这买卖就成了。就她这快手,一般的人都回不过神来!赶紧给钱吧,耽误了后边的人买菜自己也不好意思!
她这一招吧!其实并不算高明,经常买菜的人用手一掂量,多少生也会生出些疑惑来。只不过一是真认得她那杆子秤的人少,二是看她年纪大了,也不愿真跟她计较。
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的,偶尔也有又较真又识秤的人,今天这位年纪不大的姑娘就让大娘傻了眼。讲好三块五毛钱一斤的菜,也就是一斤冒了点头,大娘准备火速收称装菜,“五块钱!”
姑娘硬拉着称杆看了看,好嘛!才一斤一两多,怎么算也不该五块钱呀!大娘眼见形势对自己不利,立刻用上了第三招:虚张声势加不讲理。“我七十多岁的人了,眼花也是常有的事,你年纪轻轻的怎么那么计较,不就是五毛、一块钱的事吗?你不给就算了!”
她这招又用对地方了,年轻姑娘虽然气不过但是面子薄呀,被她这样一闹就红了脸。这不,扔下五块钱走了。姑娘一走,大娘没事人一样,接着招呼路过的顾客。
你可能会奇怪,大娘这种做法早就该被顾客所唾弃,怎么还能把这生意做下去呢?
妙就妙在,我们这一片区外来人口特别多,买菜的人犹如那流水的兵,这大娘可就是铁打的营盘了。你不买总有人买,大娘的菜可真是不愁买!
我也是在上过她几次当之后,才恍然大悟、痛下决心、坚决不照顾她生意的。因为我愿意善良,但不愿意被别人当傻子。
从2009年到如今,大娘一直在市场口子上卖菜,她似乎是一个标志或建筑物,牢牢的生长在了那里一样。我虽不大喜欢她,但也并不憎恶她。毕竟生活艰难,她只是选择了一种不那么高尚的方式养家糊口,她只是努力求生存的众多小人物之一。
现在去菜市场,只要她还立在那里,就会让我有一种熟悉又亲切的感觉。仿佛这十年的时光并未给任何人带来变化,一切似乎都被静止住了,她还是从前那么老,而我还是从前那么年轻。
大娘当然不姓牛,只是我觉得她那么牛掰轰轰的,就应该姓牛!
作者简介:爱读书,爱写作,喜欢旅行,好吃猫一枚。想在温暖、深情的文字中,与你相遇!
微信公众号:凡心一墨(纯文学创作平台)
百家号:凡心一墨(专注阅读领域)
今日头条:凡心一墨(美文领域作者)
敬请文友关注我的简书文集:《俗世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