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感恩节”说开去
我是一个不怎么爱关注外国节日的人,不过今天的朋友圈里映入眼帘的都是有关感恩节的画面,学校的平台上,一位幼儿园的老师根据幼儿园小朋友今天的感恩活动做了一个美篇,引起了一场“感恩节”里话“感恩”的“感恩”风波。到底在幼儿园中的儿童该不该过感恩节?幼儿园里的感恩活动是不是不开展了呢?对于西方的节日,我们该持的态度呢?我们需要用批判性思维去看待问题。
田师说:有些不妥当吧?!国家有明确意向:强调中国民俗,不过外国节日。
波师回:感恩节,虽然是国外的节日,但意义很好,所以我们可以学习人家好的东西,
田师说:提倡感恩,却大可不必媚洋节日!中国之传统日下,媚洋之风渐盛!细思、细品![抱拳] 算我草率了!
斯师说:感恩的心是不分国籍的,我们的初衷就是借这个节日教导孩子,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微笑]。每个传统节日我们都有做活动,让孩子了解我们中华的文化习俗。怎么因为一个活动我们就崇洋媚外了?
家长说:我今天收到了我女儿在幼儿园做的礼物,非常开心。感谢幼儿园老师们的悉心教导,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幼儿园老师们给力[强][强][强]
师A说:文化的弘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发掘其内涵,发掘其背后的故事,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跟西方文化做对比更好的向小朋友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有其糟粕的一面,西方文化也有优秀的一面。我们辩证的对待就好。
师B说:在群里各位老师能够讨论这样的问题是好事,总之大家的初心是好的,都是想教育好孩子。
师C说:田师能够踊跃提出这个问题是有用心良苦的,起码能让努力付出的幼儿园老师们去辩证思考再思考。她们一身汗水被你一声洋节给蒸发了,难免多少思想来回,国人爱学,也没全盘通收。田师放心,根据磁场反应,都是正能量。
师D说: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节,是一个洋节,我们虽不崇洋媚外,但可以吸收其积极成分,融入传统美德中,并赋予新的涵义,设立有中国特色的“感恩节”。
师E说:感恩节的存在,让感恩有一种仪式感,这是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最有意义的一种形式表达。当然,并不是只有感恩节才要感恩,幼儿园老师也用心引导着孩子们每一天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众说纷纭,七嘴八舌说感恩,感恩是什么呢?就是对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心存感激,感恩生活的赐予,感恩你身边所拥有的一切,进而懂得知足,知道珍惜,更加热爱生命。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俗语的,况且中国人还讲究孝悌,“百善孝为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而这个孝也就是感恩。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讲的也就是对父母的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想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希望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有一份清凉,能让你静下心来,放下心中所有的羁绊,去感恩,去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为你现在的生活而欢呼,而感到幸福。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画卷。”
古今贯通,中西贯通,文理贯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感恩不只是说说而已,而要化为实际的行动,让感恩有一个“知行合一”的统一体。把感恩的心融入到实际教学契机当中去,践行感恩。“过节”是一个形式,要做到“于形于内”的统一。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感恩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更是要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