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艺术博物“中国石刻佛教造像艺术精品陈列”,通过40余件北朝至唐代(公元5至8世纪)的石刻佛像,勾勒出巅峰期中国佛教艺术的风彩。其中公元6世纪至7世纪(北朝)山东青州地区雕造的一批佛像。
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佛教造像窖藏的发现,让世人了解到青州是北朝晚期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一大中心,而且艺术水平位居当时全国前列。
保利艺术博物馆石造像中,青州造像占了三分之二。其中,既有背屏式三尊造像和带背光佛立像,也有单体佛立像及单体菩萨立像,更有罕见的半跏思惟菩萨像,类别颇为齐全。它们的时代跨越北魏、东魏、北齐及隋代,涵盖了整个青州佛教雕塑艺术的颠峰期。
其中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7年)比丘尼法想造弥勒三尊像,为已知有准确纪年的、时代最早的青州造像,较以往学者们关于青州造像约始于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的推测提早了10余年。它所体现出的形制为背屏中间立主尊弥勒佛,主尊两侧为胁侍菩萨,背屏上方雕作捧塔、弹奏箜篌等姿态的伎乐飞天,主尊与胁侍间分别雕翔龙,翔龙口吐莲茎、莲蕾,上出莲台,莲台之上即立胁侍菩萨。这种形制与时代稍晚的青州背屏式三尊造像大体相同。
部分展品大多数均残断成若干碎块,有些仅剩下身躯,甚至是手、腿等局部。
更为难得的是,其中一尊通高达118厘米的北齐佛立像,通体未见任何残损,纤细的双手依然完好,表面贴金彩绘亦大部分保留下来,甚至连底座亦原样保存,堪称罕见的奇迹,在所见的北朝青州单体佛造像中,此件佛立像当属保存最为完整者。
佛三尊造像,背板飞天仅存最下两个,其他缺失。
飞天细节
胁侍菩萨
翔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