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新小区后,一直在期盼冬季的采暖计划早日实施。去年国庆节前后接到通知,因为上级的政策要求,不管小区采暖户数的多少,一定开通,让我们雀跃了一阵子,甚至暗自庆幸当初买房时的决定。
十月下旬,热力公司的供暖缴费通知下来了:供热配套费的标准为36元/平方米,庭院管网建设费的标准为21元/平方米,楼道立管建设费的标准为10元/平方米,三者合计67元/平方米,此费用为一次性缴纳。居民采暖费的计费办法为:建筑面积×90%×0.16元/平方米·天×供暖天数(以上均按房产证上的建筑面积),此费用为每个采暖季前缴纳一次(每年)。今冬供暖时间为11月15日0时至明年3月15日24时,即整个本采暖季共121天。若个别用户因为装修或安装等原因在供暖开始后才用热的按实际供暖天数计费。今年用热的明年即成为老用户,老用户用热须按一整个采暖季缴费。
虽然感觉初装费的价格偏高,但考虑到只用缴纳一次,同时想提高入住的舒适度,加上一年的供暖费用,将近万元,刷卡缴费,静等开通。
11月15日是个周日,开完例会后和同事也是邻居的美女聊天,按规定零时就应该享受到温暖,可家里依然寒气逼人。我们当时就给热力公司打了电话,得到的回应是明天开通。
第二天依然如故……
到周末的时候有点温度……
前前后后持续了两周,总算有了算是正常的温度,我家的客厅室温大约在20度左右,最高21度,卧室略低。
中间也给供暖公司打过电话,得到的回应是18度以上就是正常温度,亲们,我们可是交了2000多大洋的呀,七楼邻居家的温度比我家高3.4度,我们使用的管材是一样的。
咱也算是心态比较好的人,室内外温差小,得病的几率也小,和七楼相比温度低,是因为我家的上下左右邻居都没入住。
就这样度过了寒冷的冬季,舒适度也算说得过去,开学后,出现了预测中的倒春寒。
今天我家的室温是20.4度,邻居们在物业群里开始发言了,大体意思就是室温太低,地板都是凉的。赤脚试了一下卧室的地板,确实冰凉,卧室温度18度。
有邻居打电话后的回应是给领导汇报后,马上升温,大约两小时后家里能感觉到。
天哪,天气预报降温,你们不知道吗?如果是自己家里,你们愿意出现这种情况吗?需要用户打电话提醒你们吗?你们不知道顾客就是上帝吗?你们不想让用户越来越多吗?
……
最重要的原因是水温升高增加成本,降低收益。
做人不要太过分吧?利益不要最大化吧?
希望明天的温度能升高,期待明年的服务能提升,也希望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用户获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