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走过的路,看过的景,在不知不觉中都会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慢慢回首品味,你会发现: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学会思索,学会等待,学会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有很多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执着,也需要回眸一笑的洒脱。
刚才在群里看到俱乐部发出的一条出游消息,下周末去郭亮村。这个地方两年前我已经去过:
郭亮村——一个海拔1752米的山村,矗立在200米垂直的悬崖之上,而和山下相通的“道路”只有绝壁上的720个台阶和石窝,这条九十度的天梯,人们一攀登就是600年。
郭亮村,位于河南、山西交界的辉县,其名字源于2000年前的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王朝,爆发农民起义,农民领袖郭亮凭借太行绝壁峡谷与敌交战,失利后从绝壁转移会逃寨。为纪念这位农民英雄,将他当年战斗过的大本营称为郭亮村,直至现在。
那次河南之行也是俱乐部组织的。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6年11月11日下午一点半,从骆驼店门口乘大巴车出发,一路颠簸,夜里十点左右才到目的地。
那次出行是我第一次一个人远行。我依稀记得,那段时间日子过得很糟,相处二十多年的好友因找我帮忙办事,结果没有她期待的完美而与我产生间隙,一个娘的兄弟因为房屋拆迁跟我怄气。那次出门就是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
一车四十多人,除了俱乐部老板之外,没有一张我熟悉的面孔。一路上,他们欢声笑语,唱歌猜谜,我微笑静观,经常望着窗外向后飞逝的景物出神。
后来我身后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递过来瓜子让我吃。我扭头看到一张笑靥如花的面容,她和我年龄相仿,烫着卷发,戴着墨镜,头上扣着一顶遮阳帽。我表示感谢,并告诉她我包里也有,同时我把包里带的橘子分给她和周围近距离的人。后来我和她成了朋友。
那次郭亮村之行,我最难忘的就是那里的山水风景,澄澈的水,蔚蓝的天,清新的空气,跟城里截然不同,身处其中,心旷神怡。
山虽不高,但平时闲散惯的人和缺乏锻炼的人爬起山来还是感觉费劲的。记得第二天中午出去游玩时,我们一路走走停停,并没感觉费什么事儿,后来到达半山腰再往上时,路变得陡峭,就有很多人不愿继续前进了。几十个人的队伍,等到山顶时就剩下八个人,其中有我。
站在山巅,放眼远望,心里也感觉敞亮了很多。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觉到人的渺小,心生无限感慨。人生若蜉蝣,有啥好计较的呢?《诗经·国风·曹风·蜉蝣》中写到: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楚楚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蜉蝣是一种生长于山区溪流的细小生物,日出而生、日落而死,短短不到一昼夜的时间里,它经历了生命的所有美好和痛苦,在美丽的旋舞中完成了生命的延续。
人生百年,虽也不短,但置于伟大的大自然之中,浩瀚的宇宙之中,其短暂的程度不外于朝生暮死的蜉蝣一般。然未必有蜉蝣美丽的羽翼和努力的状态,为何不竭尽全力让生命绽放呢?
生命的长度或许有定数,但生命的状态好坏与质量高下由我们做主。只要有双翅就得努力飞行,即使如蜉蝣一般短暂;只要认定正确的方向,就努力前行!
那次短暂的旅行,至今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