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坏,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这为我们做好人才工作、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人才与创新紧密联系,作为创新的根基,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既是创新的发起者,也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更是制度变革的推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因此,要明确人才在新质生产力中的角色定位,充分认识和尊重人才的价值和作用,下好“引才育才、用才成才、爱才留才”先手棋,为新质生产力汇聚强大的人才支撑。
构建引才育才“强磁场”。引进人才是提升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要坚持把政策作为推动人才汇聚的“引擎”,以“求贤若渴”的诚意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人才回乡创业项目资助、安居保障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构筑区域性政策引才的比较优势,深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沃土。要创新引才思路、多元引进,聚焦重点项目、特色产业,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高素质技术人才、能工巧匠等群体广发“招贤令”,将专家人才“朋友圈”转变成为“招聘主会场”,开辟引才“绿色通道”,推动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发展一方的效果。要推进政企校联动,合力招才。建立起全链条人才培育体系,主动高位嫁接优质资源,探索联培式、订单式校企人才共育模式,分门别类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通过技能培训、基层锻炼、轮岗交流等积蓄力量,最大限度发挥和释放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效能。
搭建用才成才“大舞台”。让人才价值取得“最大值”,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要围绕中心工作、项目带动,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通过打擂比拼、竞标应战、项目认领等方式,实现以产引才、以才促产,发挥人才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推动科技成果尽快从“书架”走向“货架”。要坚持人事相宜、量才授任,积极编写引才“说明书”,立体绘就引才“画像”,让专业本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在实际项目中发挥所长、大显身手,让科技成就卓越、创新能力突出的人才在特定领域发光发热,以“不拘一格”之度把人才放到最为合适的岗位,让人才与岗位“深度契合”。要制定完善人才成才体系,开展“理论+实践”“城市+乡村”多形式、多维度、多环境轮训锻炼,帮助人才进行知识再吸收、思维在强化、技能在培训、本领在提升,真正成为“既博又专”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打造爱才留才“暖生态”。引凤来栖更要引凤“长栖”。爱才留才,要在“贴心暖心”方面下足功夫,做细做实人才服务的“后半篇文章”,让人才既有用武之地又无后顾之忧。要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加大容错纠错免责力度。积极推行人才奖励“一事一策”“一事一议”等个性化服务,打破“论资排辈”禁锢,强调干部“能”和“绩”,将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通过收益与绩效“挂钩”,激发人才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原创新、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要常态化开展走访座谈,及时收集梳理人才工作开展建议,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给与优秀人才必要的支持,着力提升人才服务水平。要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发挥人才服务专员“连心桥”作用,管好人才的“一老一小”,为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潜心发展。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形势,我们更加迫切的需要人才。唯有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真心爱才,厚植人才成长沃土,方能推动传统生产力更快向新质生产力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