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养娃》读后感:当"不焦虑"成为习惯

这本书到我上已有2个多月,但是一直没有读完,起先看了一部分,确实是一本值得了解的好书。可是后来就一直书架上再也没有拿出来过,直到有个好朋友说要建立一个每天一页读书的打卡群,于是这本书是第一个从书架上出来的——《松弛养娃》。
作为一个初二学生的妈妈,我的育儿方式在其他妈妈眼中可能有些"另类"。当其他家长忙着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时,我选择相信孩子的自觉性;当班级群里讨论考试成绩时,我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状态而非分数。读完《松弛养娃》这本书,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我的很多育儿理念与书中观点不谋而合。


![4eacf826-c0fb-47f5-ae76-1d5d0a4b1084.png](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9418251-2f436a392a9f1f12.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1. 信任就是最好的教育
    书中说到"信任是亲子关系的基石",这让我特别有感触。记得我家孩子刚上初中时,身边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孩子不自觉,需要时刻监督。而我选择给孩子一个安静的且干净的学习环境,只在必要时给予适当协助。结果证明,这种信任让孩子学会了自我管理。他会主动安排作业时间,考试前也会自己制定复习计划。就像书中所说:"被信任的孩子,往往更值得信任。"
  2. 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
    《松弛养娃》中关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时区"的观点深深的打动我。我的孩子不是那种门门功课都拔尖的学生,但他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比如他对数学特别感兴趣,作业是工工整整,干干净净,有条有理的,老师还经常夸他的作业是目前他见过最漂亮的作业。我没有强迫他去补习弱势科目,而是鼓励他保持这份求知欲。慢慢地,我发现这种对兴趣的专注力也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这让我明白,尊重孩子的节奏,比强行干预更重要。
  3. 做孩子的"安全港湾"
    书中强调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情绪容器,这一点我特别认同。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孩子数学考得不理想,他主动跟我说:"妈妈,这次我没考好。"我没有责备,而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这种不批判的态度让孩子愿意和我分享学习中的挫折。也像书中所说:"当孩子知道可以安全地展现脆弱时,他们反而会变得更加强大。"
  4. 保持适当的边界感
    《松弛养娃》提倡的"亲密但有间"的亲子关系让我受益匪浅。我偶尔问问他在学校有没有要好的女同学。感觉他一脸尴尬和不想透漏的表情,我也就不去多问。一笑了之。但是我们约定好了,如果需要帮助就主动提出。这种边界感反而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现在他遇到问题会先自己思考,实在解决不了才会来问我。这让我想起书中的一句话:"适当的距离,是为了更好的靠近。"
  5. 关注学习之外的成长
    书中最让我共鸣的是关于"全人教育"的讨论。除了学习成绩,我更在意孩子的品德修养和生活能力。已经学会西红柿炒鸡蛋,青椒炒鸡蛋,下面条,炒青菜等。假期让他担任舅舅补习班的任课老师,不去上补习班的时候,让他帮助外婆一起浇菜、摘菜等。希望这些事情能潜移默化的培养他的责任感和同理心。这正印证了书中的观点:"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分数,而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4eacf826-c0fb-47f5-ae76-1d5d0a4b1084.png

读完《松弛养娃》,我更加确信自己的育儿方向是正确的。在这个充满焦虑的教育环境中,保持理性和平和或许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这本书不仅印证了我的许多育儿理念,更让我明白:好的教育不是紧握不放,而是适时放手;不是填满所有时间,而是留出成长空间。感谢这本书,让我在育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而坚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