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思浩,1991年的大男孩,不,细算起来也是30+了。但是光看他的书名《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时间的答案》以及这本《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就让人的脑海里涌现出一个词,没错,你一定也想到了——“暖男”。
一个以学习金融,并曾在墨尔本留学的他,虽有“光环”的加持,但用他的话来说,他并非事事如意,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在自己孤独的世界里默默煎熬。
他跟我们身边的所有人一样平凡,曾羡慕那些看似“轻轻松松”就能考上心仪的学校,拿到想要的“offer”的人,就如我们也一样羡慕他一样。
他用自己的温暖笔触讲述了自己在海外的留学生涯的孤独和成长,虽然现在再看这样书觉得有些简单,毕竟自己早就过了那个爱疯爱闹的年纪,但是还是会被其中的思想所感动。
1、关于生活关于爱情。他见证了自己朋友一路走来的跌跌撞撞,最后修成正果的故事。他说:如果想遇到一个让自己欣赏的人,那就得让自己具备被他人欣赏的特质。(也就是说,把向外张望的时间收回来,内修自己,这样才能配得上自己想遇到的人,也不白白辜负一段时光。)
2、关于记录。他说:有些事情,不写下来,就会忘记,如果不仔细回想,很多事情都是一片模糊,记忆会骗人,所以才借助文字,借助音乐。(其实关于为什么把自己看过书的感悟写下来,我到现在仍未找到答案。也许只是想写,或者记录,或者表达意见相同或相左,也许是想看看自己到底能看基本,能写多少。只要坐在这里,打开编辑文档,心,就安静了……这就够了,并非每件事都会有结果,光是这个过程,我——已然收获欢愉。)
3、关于年龄。我们都到了略显尴尬的年纪,往前走,迷雾漫漫,往后看压力不小,即便迷茫、尴尬,时间永远安静流淌,即便我们跑不过它,但是却能跑过昨天的自己。(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不知道往哪里走,也不甘心放弃。既然这样,干脆丢掉所有犹豫,静下心来努力,或者甘心放弃,收心闭嘴。)
4、关于“低谷”。生活大多时候的守恒的,如果不劳而获了什么东西,那么在其他时刻或许会以别的形式还回去,潮落之后就会有潮起。(突然想起《人生海海》中麦家说的那些话:人生海海,你说那是消磨、笑柄、罪过,但那就是我的英雄主义。真正的勇敢不是叫嚣潮起,也不是等待潮落,而是在人生的海平面上,以平常心面对沉沉浮浮。无论明天是风平浪静,还是狂风暴雨,都能在平静之后,拥抱生活,迎接下一个潮起,人生不易,活着才需要勇气。)
5、关于“移情别恋”。见证了友人的分分合合,他说:人都是会麻木的,有人对你好到不能再好,你习惯了,就不觉得再好了。(嗯,“麻木”,这个词在《幸福的方法》那本书中也写到过。书里说,幸福的反面并非是不幸,而是麻木,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一种对幸福的感知力。心理学中的“边际效应”也是如此,一开始你接触到某一事物的体验特别强烈;第二次,会淡一些;第三次,再淡一点……直到最后趋向乏味。)
6、关于“时间”。他直言:时间会帮你改变,即使你不愿意。曾以为情绪稳定很无聊,轰轰烈烈才够味。酒逢知己千杯少,喝到天亮才罢休。可现在身体受不了了,通宵要缓两天,吃点冰的就拉肚子,想生气都没力气,到睡点只想躺下。(嗯,像极了现在的自己。)
7、关于“扔”。曾经想与朋友互诉衷肠的话,那些藏在心里的话,最终还是学会知我消化,千言万语变成了沉默,说出来自然感觉很好,可更害怕没人在听。(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感受到了淡淡的感伤,仿佛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总有一些事情需要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
8、书的最后记录了一位“李家有女叫三土”的朋友留言:生活就是学会不断地接受,接受亲友的离开、接受现实的残酷、接受他人的批判、接受梦想的破灭。在这样的接受中成长,在这样的接受中生活,在这样的接受中学会了接受。
这就是读书,因为读到的,都是自己。愿你我,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