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忙忙碌碌学习了很多,看了很多书,参照了很多视频讲解,却始终避免不了“翻开书全会,合上书全废”的低效能模式?
每次努力过后感到挫败,都咬紧牙关,逼着自己再努力一把,可合上书之后还是脑袋空空,问到底学了什么?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长此以往,在努力与挫败的恶性循环中撞得头破血流,意志被消磨殆尽;焦虑、批判,甚至怀疑自己:“我真是太笨了”、“我是个学渣……”或者“我是不是真的是不适合做……”
你还在这样的挫败感中无力自拔吗?
观察发现,那些成功的人,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或许有某些天赋的地方,但光靠天赋是不够的。
任何作品的诞生,包括学习成果的展现,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如何在遭遇“冷板凳”和挫折的时候做出与别人不同的选择:别人选择放弃,而我们选择坚持。
在这里,周岭的《认知觉醒》给了我很大启发,从认知下手,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通过4个认知的提升,激发持久而自发的内驱动力,让你对学习更有耐心。
如何获得这样的驱动力?下面就赶紧看看吧!
面对天性,坦然接纳自己
书中提到本能脑和情绪脑,它们象征最远古以来,存在于人类体内天性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曾经保护我们在丛林生存下来。
这一部分的需求很简单,它们想要快速地获得。这就是为什么人的天性中有着避难趋易(只想做简单的,或者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的特性。
但随着信息社会发展,竞争更强,节奏变快,使这种天性被放大。体内的原始人“从丛林来到城市”,原来的生存机制受到挑战。
面对这种不适应,他其实特别想要得到关爱和理解。接纳这位“原始人”是我们天性中的一部分,理解他的需求并没有错。
当我们更理解这一天性的时候,就更能同理自己。下次再感到挫败和烦躁,这时请不要责怪他,带着你的爱和耐心,用温和的语气和这位原始人沟通。
培养自己获得耐心,开始于看到自己缺乏耐心时候,但记得,请温柔地对待自己。
面对诱惑,化对抗为沟通
信息社会的进步,给我们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不少干扰和诱惑。
比如,写文章、做工作,惦记着买的快递到哪里了,翻开某宝看一看;
手机里的消息提示音又响了,忍不住拿起手机看一看,是什么有趣的事情,还是谁来找我聊天了;
打开电脑,明明计划今天上午做完报表,手指头却不由自主地打开了某酷、某奇艺……
“做报表多累啊,还是先看会电影吧,反正还要明天交呢不是吗?”
这就是我们本能脑和情绪脑喜欢舒适的方式,它们喜欢获得即时的满足。
你是不是也有过以上的经历?
不要小看这样的习惯,这通常将完整的学习工作时间零散化和碎片化,大大影响了输出效率。
但现在面对同样的诱惑,请温和地对“体内的原始人”说,“你好原始人,我很理解你想要获得轻松和舒适,但是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那会令我获得更大的满足,我们先努力把要紧且重要的事情做好,然后敞开放松地玩”。
通过柔和的方式自我引导,本能脑和情绪脑产生安全感,通常它们都舍得放手,让理智脑插个队。
记得运用第2个方法的前提是,我们要记得我们的目标。为什么目标很重要,因为它赋予行动意义。若不是记得目标,你可能在和“原始人”沟通之前,就被他带着跑了呢!
面对困难,赋予行动意义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
我们通常会根据做一件事时的感受而决定下次要不要做这件事,或者因好坏的感受增加或减少做一件事的频率。
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传导物质,适度的分泌让人觉得快乐,但或许你不知道的是,多巴胺的本质是奖励,简单说,就是产生一种“我想要”的冲动,从而控制我们的行为。
Schultz使用经典的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实验,给猴子糖水前1秒放音乐提示猴子,猴子形成关联,习惯听到音乐后就会得到糖水。
研究发现,多巴胺产生于猴子听到音乐后——大脑兴奋的状态,而获得糖水之后,就不再分泌多巴胺,因为这时渴望已被得到满足。
但人很容易把这种兴奋理解为快乐的感觉。比如连续不断地刷视频,背后的作用机制正是“下一条更爽”的兴奋渴望。
一旦刺激停下,多巴胺并不会带来持久的快乐,却往往让人上瘾,使人不断沉迷于一个视频至下一个视频。但刷了一个小时关上手机之后,你的感觉可能并不好。
而另一种快乐物质内啡肽,可以给我们长期的快乐和满足。它的作用机制常常是“先苦后甜”。
比如运动,跑了半小时之后,体内产生内啡肽,有一种越跑越爽的感觉。内啡肽的获得通常比较吝啬,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来,但它通常更持久,带来的感受是更精力充沛、更充实和满足。
举个例子,我想起有段时间喜欢油画,但是没有学过怎么办,就拿数字油画来充饥。记得画的时候,那是相当地辛苦,每个色块要涂到对应的颜色,还想要画出整体的立体感、羽毛的柔顺感,眼睛和嘴巴细节的部位,要非常地专注和耐心,对于没有油画基础的我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利用了三周闲暇时间完成之后。看着当下的作品,心里非常地满足和充实,完成这件对我来说具挑战性的作品也令我信心倍增。这种感受便是内啡肽的效应,让人充满光明和积极向上。
那些某领域的精英者们,更懂得这个道理,通常能够把眼光放长远,追求更核心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他们更知道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坚持和努力,得到更持久的幸福。
利用本能,融合于热爱的事情
本能脑和情绪脑确实害怕困难、只会享受,但谁说本能脑就不能从困难的事情中得到乐趣呢?
记得蔡志忠先生说他的创作经历,有一次在椅子上坐下来画画,一坐就是72个小时,这对一般人来说简直就是酷刑,本能脑和情绪脑早就逃之夭夭,寻找舒服去了。但是对蔡志忠而言,他并不感到痛苦,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沉浸创作的过程,在创作的心流中,他得到的更多!
在心流中,努力已不是寻常意义上,需要克服的困难,反而成为一种享受,身与心都洋溢在澎湃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中,时间亦在无知无觉中成为永恒。
科学家们废寝忘食地沉迷于研究,因为它们真的乐在其中;
跑步者们风雨无阻地奔跑,是因为他们正享受其中;
芭蕾舞演员磨破脚尖的时候,是热爱舞蹈让她们继续踮起脚尖,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弧线!
有没有发现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他们做的正是自己热爱的事情。
所以最高级的办法,是利用本能脑和情绪脑,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这会为你带来最少的阻抗。你一定也体验过,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时,时间好似白驹过隙。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去找到自己生命真正热爱的事情吧!而你的热爱是什么呢?
看完这些,你是否对耐力运作的底层逻辑认知更了解?很多时候,我们感到挫败是因为没有应对的资源,而变得焦虑和急躁,从而甚至选择放弃。这并不是你不聪明、不够好、不够勤奋,而是你没有掌握耐力运作的机制。提升认知,启动自我改变的原动力。看完这篇,但也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能马上改变,在牢记以上4个认知的基础上,常常实践于你的学习工作中,让它们成为你无意识地运作,你就离成功更进一步了!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一起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