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都不是现在所看到的,很多人生活上的困扰不外乎是
“事业、财务”“情感、婚姻”、“亲子”、“健康”,
相信吗?现在我们所遇到的问题,都不是真的问题所在,
真的问题是深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
在我刚刚的“自由联想”里,我想到妈妈就会想到“没房子”,
因为我母亲在我懂事以后,总是很愁苦,
不断地跟我说:“我们好可怜啊,都没一个房子!”
我的童年跟着外婆的,由于要在镇里上学,而外婆家是乡下,
我、哥哥、外婆一起过着四处飘荡的日子,
有段日子,外婆要回老家无暇照顾我,而哥哥住校,
我也就像孤儿一样,独自生活了好一阵子。。。。。。。
小时候不断地搬家、不断不断地搬家,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我小学毕业那天,
当我回到家时,我家已经被搬空,隔壁的婶婶跟我说:
“梦媛,你们搬家了,晚点你家人才能来接你,先到我家坐着等吧。”
就这样,我又一次搬到连我都不知道的地方,
这样的画面,在小学六年里出现了无数次,种种经历,导致我极端地没有安全感。
我误以为只要成家有房子,都会有安全感,就会快乐、踏实。
因此,在我刚成年就极度的想要成家,买房子。
我顺应了父母安排,成了家,但是我的安全感依然没有因为成了家而好转。
一家人生活在一个房子里确实让我开心,
但多半都只有吃饭的时候而已,过了吃饭时我的快乐就又不见了。
为了寻找那一刹那的开心,我不断地妥协,一次又一次地说过日子就是凑合着吃饭,
可每当我面临着他与我三观逆向时,我不得不重新整理自己,
再一次又一次地深入了解自己,才知道,
原来我真正要的并不是“独有房子的家”,而是“有爱人的家”。
我对“家”的蓝图是:一个有庭院的四合小院,养有一狗育有一孩还有心爱的他,
一家三口不仅能吃着热腾腾的饭菜,
还能与心爱的他住在安定的屋檐下欢声笑语的畅聊人生,
通过自我心灵的探索,我后来才明白,我内心深处对这个“家”的渴望。
有了这个领悟后,我透过一些方式与自己对话、和解。
现在的我,不再需要用所谓婚姻的方式来填补自已内心没有“家”的缺憾。
我一个人也可以很自在,偶尔跟我的心灵工作伙伴窝在一起吃饭,
三五友人偶聚在一起吃饭,我们会像家人那样不分你我,瓜分食物、抢东西吃,
特别过瘾、满足。要是我没有进一步认识自己,为了寻求安全感,
现在的我还沉溺于俩人没爱凑合的日子之下,然后饭后又各自回到自己的孤单世界,
我常常看到很多人和我一样,把“家”误以为是“结婚成家”,
然后不断地找人结婚、离婚,结婚又离婚。
其实问题都不在婚姻本身,而是对“婚姻”有错误的认知、见解,
如果没有看清楚自己内在真正的问题,结婚后多半也都会再次走上离婚的路。
要是你发现,自己似乎不断地重复经历某些事,
那么先停下脚步好好地沉淀沉淀自己吧!
这时候所做的每个决定都只是在重蹈覆辙而已。
真的不要再拗了,赶快面对当下的问题,不然事情通常只会越来越糟。
而纵使没人知道这件事,总有一天,
事件问题的本质会从一个我们无法预测的地方冒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