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书中所描写的世界,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作者是如何“生动地描写人类”。
今天读到的这一段,轻松且愉快,分享给大家:
原文 一座摇摇欲坠的六层楼的老房子,地板在脚底下咯吱咯吱地响,天花板年久失修,已经被蛀坏了,雨水直接渗进克利斯朵夫和奥里维住的楼里,他们不得不找些工人来把屋顶胡乱修整一下。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屋子的隔音效果极差,克利斯朵夫不得不忍受各种噪声:听他们在头顶上工作和说话。其中一个让他又好笑又可恨:他一刻不停地自言自语,自个儿笑着,唱着,说些粗话,傻话,一边不停地工作;他每做一件事总得在嘴里报告出来:
“还得再敲一个钉子呢。我的工具到哪儿去了?好吧,我敲了。敲了两个。还得再敲一下!嘿,伙计,那不是可以了吗?……”
克利斯朵夫弹琴的时候,他先是安静地听一会儿,随后打着响亮的口哨,听到曲子欢快流畅之处,他便重重地敲着锤子,在屋顶上打拍子。克利斯朵夫听后大怒,爬上梯子,从顶楼的天窗里探出头去想去骂他。可是一看见他汗流满面地趴在屋脊上,嘴里衔着钉,那张年轻老实的脸嘻嘻哈哈,克利斯朵夫不由得笑了,那工人也跟着笑了。克利斯朵夫忘了恼恨,开始跟他搭讪。临走的时候,他才想起爬上窗来的动机,便说:
“啊!我问你:我弹琴不妨碍你工作吧?”
他回答说不会,但希望他别弹奏太慢的曲子,因为他跟着音乐的节拍敲打钉子,慢的曲子会耽误他工作。他们好像朋友般告别了。克利斯朵夫大半年之中和整幢屋子里的邻居说的话,还不如这一刻钟内跟这位又可笑又可憎的工匠谈得多。
看完这一段,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不由自主的笑了。
克利斯朵夫是一个孤傲的人,他和邻居们的关系比较疏远。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这种状况:本来火冒三丈,却被化解于无形……
这一段到底有什么生活哲理呢,明明是有的,我冥思苦想……
努力地改变生活,然后自得其乐地生活,连那些想找你茬的人,都不忍心责备你……
还有哪些,大家快来告诉我
原文写的很好,我不想删改,所以有些长,大家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