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柴静的《看见》大家几乎都听过,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而我也是在一直对自己说:要找时间看一下这本书。但直到一次马原课上一位同学再次分享这本书,我才下定决心着手观看。
这本书字不多,如果专心投入地看,不耽误自己学习情况下,大概三天就能看完。它主要讲述了央视十年的变化与发展、柴静这十年的成长史以及中国这十年(2001-2010)的一些大型事情。
今天我主要想分享一些我从这本书里的一些故事的感受。我就讲里面的两个故事吧!
非典
(非典故事情节)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这个事件认识很浅薄,我并不认为非典那么可怕。2003年,那时我也就7、8岁的样子,我就记得当时有几天我们学校要求我们喝那个难喝的汤药,还对我们教室消了几次毒,另外地好像就没有什么印象了。然而当时在北京,也就是我们的帝都,有一个被后来叫做“天井”的地方,活下来的人所剩无几。为何叫做“天井”呢?我其实开始看的时候也挺纳闷,后来慢慢了解到因为当时感染非典的人没有足够的机构和医院能容纳下他们,然后在一些小一点的地方,就利用四栋小区楼隔离出了一块上面为天、下面摆着病床的临时处理机构。在那儿,有人一手提着药瓶一边打点滴,有人将药瓶挂在树桠上;而所谓的隔离区与清洁区中间只隔了一席窗帘,而正是因为这样,导致这里几乎所有病人都慢慢死亡,几乎所有医生和护士最终都成了病人,而大多数也慢慢地最终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生命的价值)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一部叫做《流感》的韩国电影,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尝试去看一下,情节设计略微有点相似,如果我们亲自遇到那个情景的话,我想真正能像其中男主人公那样站得住脚还坚持自己的使命责任的实属少数。但是,柴静他们这群记者却为了让大家了解到更多实情,深入灾情内部进行调查访问,就像《流感》男主人公那样冒着随时都可能感染并随时都可能挂掉的心情,还毅然而然的践行自己的使命。或许这就是我从《看见》里看到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吧!
药家鑫事件
(药家鑫事件简述)谈到药家鑫,大家的第一想法是什么?残忍、凶残?还是其他的什么?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个事件。或许有人忘了故事情节,我再简单叙述一下:药家鑫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碰倒一位女士,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女士在记他的车牌号,他回到车里,打开包,从里面拿出了准备好的尖刀,然后把女士捅死,驱车离去。我们先来想想为何药家鑫会随身带着刀呢?他杀女士是有预谋的吗?从柴静的采访中,我才知道,原来药家鑫之前回家路上一直遭受一些人的威胁迫害,而今天他为了防止他们再次欺负他,就带了刀具,他和女士并不认识,只是因为他发现女士在记他的车牌号,而他怕引起麻烦(此处麻烦是指,自己撞人之后,其他人找上自己的父母);而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他处理问题方式如此极端呢?那我们就不得不聊聊他的家庭环境了:他的父亲从小对他严格要求,每次犯了一个小错,都会出手相向;并且每次都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而就是这样,造成了药家鑫宁愿自己一个人憋着、也不太愿意和家里面谈论自己的一些事情的性格,比如自己被人欺负,或者其他一些事情,他几乎都不怎么和家里人说,就连这件事发生之后,只有当他的父母看到新闻那天,才知道自己的儿子干了这种傻事,而他们却怎么都不敢相信的。但是最后他的父亲自己也说:可能是我从小对他的严格,导致他几乎都不跟家里说一些自己受的委屈,或者其他事情,因为他怕我生气。可能我真的做错了什么吧?
(柴静对药家鑫态度的转变)柴静最开始也是觉得药家鑫很残忍,但是后来她觉得药家鑫很值得同情。只因为之前的一位有相同家庭教育背景、后来因为柴静他们得以改变的孩子当时主动打电话告诉她,“如果是当年的我遇上这样的事儿,我也会做相同的选择——捅死那位妇女!药家鑫是值得同情的,和我一样,都是在一个不会子女教育的家庭里孵化出来的产物,而我很幸运早早地获得了帮助,而他却没那么好运了!”这句话很刺我的心,当时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那么多的留守儿童孤独无助的模样、想到了那些辛辛苦苦在外挣钱的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可能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与鼓励。
(我的故事)而我是属于比较幸运的了。还记得大概2年级前我也是留守儿童,在家归爷爷奶奶照看,而有的时候爷爷奶奶宁愿让你多做农活也不愿意让你多看几眼书。我还清楚记得的就是,有一次和一个堂哥比谁更快完成一个农活,快的奶奶鼓励,慢的可能还有惩罚;但是从来没有比过谁的成绩较好。从一开始监护人都输在了重视教育这块,作为一个农村孩子还能靠什么出头呢?但是我的妈妈是个很明智的人,那一年她决定单独回家来带我,让我爸一人在外工作挣钱,现在的我觉得:或许这是我父母给我的最好的礼物;另外也是因为我爸妈在外打工意识到没有文化在外打工真的寸步难行;他们就特别重视我的教育,我还记得我爸当时给我的承诺:你只要拿了三等奖,我奖励你30,二等奖50,一等奖100;于是我爱上了学习,一二年级的时候还语文不及格,慢慢地从五等奖开始拿奖,然后一步一步才走到了今天。但是如果我妈妈没有做这个回家带我的决定,我爸爸没有给我这种鼓励机制,我想我并不能比我哥哥走多远(PS:我哥哥因为高二沉迷游戏而辍学。);恰巧又想起了吴军的子女教育那块,“我一直给我的子女说的是要成为一个好人,其他表现不好没关系,只要告诉我就好!”我想: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或许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孩子的一生吧!
(另一层思考)除了子女教育这个点之外,我还思考了另一个问题,在这个任何人都可以不太负责地进行说话的年代,有的时候我们操起我们一张无敌的大嘴,不断的对一些人或者事件进行评论,感觉自己说的头头是道,殊不知有的时候我们连整个事件前因后果都不太了解;试想一下,你作为外来人,随便说两句话,可能对你自己的生活无丝毫影响,但是有没有想过可能就是你的这一句话的不断的迭代与累计,造成了无数美好生命的丧失,造成了网络暴力。其实在这里我想提倡的一点是: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评论网络事件的人,那么下次你评论之前,请先注意自己有没有搞清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或者就不要随意评论,简单地做到对自己的话负责!
我的分享结束了,因为这次想尝试一下脱离书本来直接畅谈一下感受,所以或许有的地方与原文有些出入,还欢迎各位指正。能对大家带来思考,或者一点点帮助,是我本次分享最大的价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