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号,人生第二个本命年生日,也是学生时代最后一个生日。前些天跟爸妈视频的时候,妈妈说,她在想是不是快到生日了,年纪大了容易忘事,如果记得起来一定会给我发个祝福信息。那一瞬间,我真的非常想家。
去年出国,心里是憧憬而又忐忑的,网络上形形色色的描述让我也搞不清留学生活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刚来的时候公寓没法入住,于是借住在雷雷家里。我们自网上认识,同一届入读的学生,在异国他乡觉得无比亲切。当天他和室友带我去吃晚餐,那是第一次去外国餐厅吃饭,我看着满目英文的菜单真的不知道如何开口,想到现在可以流利地报出菜名,轻松应对所谓的餐厅礼仪,那时候的窘迫真的记忆犹新。
学校报到之后,租的房子已经解决,紧锣密鼓地置办各种家具生活用品,刚开始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即使累也没有觉得特别辛苦。而后开始正式上课,在这么多年熟悉的母语教学之后,突然地转换到英语,我一时间有点懵。说起英语也是一件惭愧的事情,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大二的一位学长就告诫我,好好努力,别被我们同化了。那一刻我挺吃惊的,一方面不理解所谓的同化是什么意思,另一方面也不相信自己会有多少退步。可惜一语中的,大学里退步最快的就是英语,自大二通过六级考试之后,就很少再去仔细琢磨。遥想高二那年的寒假,我一个人在电油汀旁边烤着火还坚持做报纸的文章翻译,在开学后得知我是唯一一个完成这项任务的人,那种自豪感好多年都不曾再有过了。
留学一年来,经历了很多次情绪地间歇性崩溃,我未曾料到,高中毕业之后还会有如此挑灯夜读的时候,有次深夜写完作业,甚至有种想哭的冲动。也并非因为学业繁重而吃不消,当初选择出来看看外边的世界,是想在这个计算机技术最发达的地方多学点知识,然而自始自终我都不是那么热爱编程。我有很多未尽的小梦想,想写文章,想学音乐,想环球旅行,我也知道做这一切都需要有资本。
大学的时候,心比天高,觉得做什么都能做到,可是做什么都做成了半吊子。初中开始写诗写词,高中写文章,虽然现在看来都是无病呻吟,但是至少去做了,聊胜于无。上了大学反而不做了,把写作这件事情放在了心里,难受的时候想一想,然后也就过去了。于是我的执笔能力不断下降,于是好多以前能写出来的句子现在也找不到感觉了,于是折断笔,于是放弃了。有时候听到朋友们抱怨,现在工作很难找啊,要是有别的技能,我才不愿意做现在这份工作。对啊,所有人都一样,要是有别的技能,也许还多一种选择,可是现在再抱怨也没用了,自己放弃的东西,那是未来奢望不到的希望。
想想在计算机专业也待了6年,如若真心喜好,也可博得一番学识,可惜有个不喜爱便不钻研的坏毛病,至今都是不痴不傻的入门水平。生日当天,跟好友雅涛聊了很久,得知了他已经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于是跟他吐了好久的苦水,他有句话说的特别在理,你别总想着自己知识不够扎实,你要敢想敢做,很多事情你不去做根本不知道你其实逼自己一把还是有可能的。人们总喜欢说来不及啦,早知道早点开始就好了,来不及了也要去做,你还有时间。且借他吉言,也希望我在生日那天许的愿望能完美实现。
絮絮叨叨写了这么多,也许看起来杂乱无章,但也是我心中所想。时间从来不回答,生命从来不喧哗。过去的日子被太多嘈杂的声音所掩埋,时不时抱怨,转瞬又懒散,是我自己把生活过得太纠结。唯静方得以修身。想家的时候便更加努力,这样离家的距离也会小一点。拖延症要改,玻璃心要收起来,该做的事情还是要继续做,至于小梦想,也该拿出来见见阳光发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