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日,读书时莫名的有些烦躁,整理制作读书笔记的效率明显的低了很多。上午再次翻开《教育心理学》看着满篇的理论,之前惹人欢喜快乐的理论,今天确引不起我半点的兴趣。
漫无目的的让目光扫过书架,当林清玄先生的散文集跃入眼中之时,才突然意识到,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没再看一点柔软的文字了。
理论之树常青,想来也需要一点芳草的陪伴。这或许是最近心中突生烦躁的原因吧!
随即拿起了林清玄先生的散文集,泡上一杯清茶,静下心来,缓步走到文字中去。在文字集成的芳草萋萋中,又找到了久违的悠然和放松。
与读理论书籍不同,读散文只是顺着文字,犹如放舟于江河,顺着作者的脉路,自由淌漾便是了。尽情放眼欣赏一路上的美景,无需顾虑其他。
读到文中一句“放下固有的习惯和形式,让风带走水,飘过沙漠,这是河流越过沙漠的唯一方式。”瞬间被征服了。这一句话可以说完美的总结了自己近来两个月的全部努力。
这两个月来,我改变了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也改变了思考的格局和方向。
自己用心完整的读过了一遍《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整整有半年时间没有系统的阅读精神分析方面的书籍了,最后一次看西方哲学史是一年前的事情了。
当我用完第八个摘抄的笔记本后,我一整段整段的文字摘抄正式道别了。现在更多的是画画图连连线,记下一点当下阅读的感触,如此而已。
我好像不在那么贪婪的想把所有阅读过的文字通通的吸纳的头脑中,指望着某个场合可以脱口而出,要么书写成文。算作是戒贪成功。
之前想着是如何帮助自己的学生渡过学习苦海,游到成功的彼岸;接着是想如何帮助高中生跨越高考,实现梦想;接着是想如何帮助家长成为智慧父母,成为孩子的人生导师。
看到的现象,不再是现象,而是深层次原因渐渐显露出来的结果。
孩子如这春天的芽,在时间里见地绽放。父母若如这春天的雨才会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滋润。
时间会把顽石打磨的光滑如玉,同时也会让树脂变得坚硬如石。我们在时间中变得圆润,我们也在时间中变得顽固。孩子们不同,在时间里千变万化
就让我们有时措手不及。
如果父母能够放下固有的形式和经验,就像能够穿越沙漠的河流那样,或许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灵感和创造。
每次与孩子们闲聊,是件非常开心快乐的事情。在同孩子们分享我的所知所思中,孩子们总是会给我带来惊喜的回应。发现当清空自己倾听孩子们的呼应时,每每都有新的发现。
要想进入到孩子们的世界,我们要成为孩子。犹如河水变成了云朵,犹如能飘过沙漠的水气。
为师者快乐,为何?与弟子间,常葆青春,心不老,神不老,气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