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李辛老师的《儿童健康讲记》,里面说到一点,关于做决定。
如果你快速做了一个决定,而且做这个决定时心情是愉悦轻松的,而且很愿意去执行,那么这个决定对当下来说,就是一个最优等的决定。如果做决定时思来想去,很费心力,但是最终还是做了决定,并去执行,那么这个决定属于二等的决定。还有的决定百般衡量,怎么也定不下来,这样举棋不定说明这个决定目前不适合做,不到做决定的时候,如果硬做一个决定,往往会后悔。
说到做决定,以前这恐怕是我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哪怕做决定意味着自己有选择的权利。说白了,一是贪婪,什么都想要,想做一个完美的决定,可是,哪里有完美的决定的呢。有舍有得,天理所在。二是害怕被指责,不愿意承担选择的后果,明显小孩子的心态。
面对做决定时的纠结,简直能把自己纠结死。实际上,回过头来看,自己曾经做过的所有决定,都没有那么完美。都有缺憾。但也都是自己当下的选择,重新回去再选一次,估计自己还是做同样的选择,只是纠结的过程会短一些罢了。
现在觉察自己做决定,发现,不知不觉中,纠结的时候越来越少了。当需要做一个选择时,不太重要的,几秒钟就可以决定了。大一些的,让自己安静几分钟后,也会做出一个想要的决定。一般做决定时,我会问自己,这是你想要的吗?是。后果可能是什么,可以接受吗?可以。好吧,那就这样啦!
想到李辛老师讲的,需要百般衡量时最好不要做决定。因为那时候,自己往往是高度紧张的,容易陷入问题里。不防试着跳出来,让自己放松,当内心安定一些时,答案往往也就自动跳出来了。
而自己做决定的纠结好了很多,也跟放松有关吧。不再执着地必须要达到一个什么结果,对结果可以坦然接受了。
回想起小时候,妈妈做一个决定也是很难,不停地颠来倒去地想,做了之后就后悔,骂自己傻,怎么当初不如何如何等等。自己很大程度上,也继承了这部分。如今看到自己的进步,很开心。欣赏自己一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