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转自新浪微博-ipanda熊猫频道)
(图片转自新浪微博-ipanda熊猫频道)
2017年4月24日,成都大熊猫基地的大熊猫“芝芝”产下双胞胎幼崽,由于其为初次产仔,缺乏产后育幼经验,幼崽一度喝不到母乳,专家不间断为其进行挤奶训练,鼓励它和幼崽接触,同时让它观看大熊猫牧首哺育幼崽的录像,最终成功激发它的母性,接受并开始哺育幼崽。
再联想到之前,有小伙伴告诉我,大熊猫的交配生殖能力已经逐渐退化,甚至有的大熊猫不知道如何进行交配,需要看相关的教学录像进行学习。
每每谈到此处,我们都不禁感叹,难怪大熊猫如今野外繁殖能力低下,已然濒危。
不过,再一想我们人类,尤其是如今社会,繁殖后代和哺育后代似乎也成为了一件需要学习的行为,这似乎与我们的进化和本能背道而驰。
本能,顾名思义,指的是一个生物体趋向于某一特定行为的内在倾向,而繁殖行为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也是一种本能,我们的祖先用千万年的时间来进化,生存和繁殖已经深深地刻印在了我们的基因中。
但是对于人类来说,本能似乎并不像低等动物那样,是强大的、牢固的、不可更改的、不可控制的、不可压抑的。在很多时候,本能和我们的社会、个人经验相互交织、相互对抗,最终表现出了我们的行为,这个行为可能是符合本能,也可能与本能截然不同。
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说已经遗忘了我们的本能。
就母乳哺育来说,我们的身体、大脑已经完完全全的记得这一切,我们的基因、细胞、器官、组织,都已经为此时刻做好了准备。
但是事实上呢?
有很多人已经忘了如何用母乳哺育自己的宝宝,如何用乳房哺育自己的宝宝。当提及婴儿时,只怕有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一个捧着奶瓶的孩子吧。
是什么时候,本能已经被我们忘却了呢?
或许还有一个名词,你也并不陌生,“习得性行为”。
习得性行为,又称为学习行为,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这些行为的产生,与后天的不断学习和练习有关,如果没有那些条件,即使它的生理机制都很完善,依然无法做出这些行为。
这么看来,我们人类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行为,已经渐渐由本能演变成习得性行为。
曾经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我们有充分的机会可以观察和模仿我们的前辈如何哺育后代,如何与后代保持亲密的关系。
或许那时候,母乳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很多人就这么大大方方地解开衣服(甚至有些地方就直接裸着),然后露出乳房,抱过孩子就喂。那时候,母乳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也并没有人去研究母乳有多少的好处,他们只是遵循自己的本能,遵循世世代代的传承,大家都那么做,所以我也这么做。
如今社会,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与人的距离也日渐疏远,很多人都选择小家庭的生活方式,人们似乎也少了大大方方的在街边巷口直接抱起孩子喂奶的行为。母乳哺育,成了一件很遥远的事。
再加上,随着配方奶粉的发明和兴起,配方奶的广告铺天盖地,电视、街头、网络,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那个抱着奶瓶、肥嘟嘟的小孩、看似香甜的睡眠模样,这一切都已经渐渐刻入我们都大脑深处。人们开始对配方奶、对奶瓶习以为常,他们渐渐忘了在配方奶还未发明之前,人类是如何哺育自己的后代的。
所以,我们会说,母乳哺育,不仅仅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习得性行为。
可悲的是,短短百年,母乳就已经被配方奶这个新生的小弟弟打败了。
但是宝宝没有忘记,他从未有机会去被奶粉奶瓶洗脑,他的基因里还有着来自远古祖先的呼唤。所以甫一出生,他就为吃奶做好了一切准备,爬行、抬头、寻乳、觅食,小小的身体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让他能够自主去寻找食物,寻找妈妈的乳房,寻找妈妈的乳头,获得延续生命的食物。
但如果此时,妈妈没有及时哺育自己的孩子,而是用奶瓶、勺子来喂配方奶,孩子渐渐也就忘记了自己的本能,忘记了人本应是吃妈妈的奶的。
就这样,人类一代又一代,曾经的本能除了在历史书里出现,终有一天或许也会从我们的基因中消失,到那时候,又会是怎样的场景呢?
(201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