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黑盒子”是什么以及怎么产生的价值?
所谓黑盒子就是不知道它内部是怎么运作的,但是你可以通过使用它满足你的需求。手机电脑这些硬件,Web和APP都可以抽象成一个黑盒子。
那么回到主题:互联网产品就是一个黑盒子。
用户通过这个黑盒子,会从哭变成笑,这个过程中,RMB也会从盒子里出来。
换句话说:互联网产品是既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又能从中盈利(时间或长或短)的产品。它即给用户创造价值,同时做出产品的公司或个人也有价值获取,实现商业价值。
这个结论的背后,有个不得不弄清楚的问题:到底这个黑盒子是什么?这也是这篇文章真正要讨论的主题。
由于黑盒子(互联网产品)存在于大量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环境,要讨论他们具体的结构几乎不可能。但可以把这个黑盒子抽象地提炼成一个T模型:横线是黑盒子的内部信息结构,纵线是它的业务流程。
总结成一句话:黑盒子由信息结构和业务流程组成。
整体上看,黑盒子产生价值的方式是用户通过信息结构的引导进入业务流程,在业务流程中完成“需求”。
有了对黑盒子的定义后,接着分解下去。
横线的信息结构大致可以分为3种:
目前大部分的互联网产品的信息结构都是从以上3各模式里选择一个或者多个。
这些类型的代表产品可以列出很多。下面我想用流媒体音乐播放器“网易云音乐”为例子展开讲讲。
之所以选这个“黑盒子”是因为它自身独特的逻辑(信息结构)变成了一个很有特色的品牌。
在“数字音乐播放器”这个行业,“网易云音乐”作为一个后起之秀,从上线开始后两年时间内用户量就过亿,在这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内是很不错的成绩。
在我们普遍的认识里,音乐播放器就是我们去主动搜索或者查看排行榜单,然后一首歌一首歌地点击播放(这是一种信息结构)。这样的黑盒子只是个工具,本质上是从磁带、CD转换到了网上变成数字形态。
然而从现在来看,这是个既不方便又原始的方式。下面开始尽量不讨论“网易云音乐”这个黑盒子发展过程里的具体设计和运营策略,只讨论它的底层逻辑。
负责“网易云音乐”项目的团队意识到了上面提到的“行业问题”。在产品开始时的探索时期,这个黑盒子的设计定位是“歌单+社交”。换句话说,这个黑盒子不仅仅是一个能播放音乐的工具,它还是一个用户能自己生产内容(UGC)+微博形式的关注和私信功能。
为什么是歌单而不是歌曲?根据设计团队负责人的说法,歌单可以让用户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千万歌曲的排列组合,就能产生新的主题。并且歌单作者可以和听众互动,这就有了社交基础。
音乐的特点是听者在几分钟内有封闭且丰富的情感体验。寻找把情感具象化的载体,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用户生产内容的定位,就有了后来被广为称赞的“评论”功能。
进一步,我们的情感里还有“分享、共情”。在音乐口味相似的听者之间,其中一个听者只需要收藏另一个听者的歌单(内容),这个歌单更新了后,收藏这个歌单的听者也会同步更新,这个“信息架构”天然就是基于社交的。一个实例是,在游戏直播里,一个主播被问及他放的歌是什么的时候,这个主播直接回答“加我网易云音乐的ID,那里面有我的歌单”。
顺带一提,不仅歌单可以收藏分享,还有电台这样的专业生产内容(QQ音乐,酷狗音乐同样具有的功能)可以订阅。还有根据用户兴趣进行个性化推荐。这些都属于数据订阅推送。
总结一下,这个黑盒子的底层逻辑为“情感→内容→社交”。表现出来的信息结构是社交网络+专业生产内容+个性化推荐形成数据推送订阅,辅以类目陈列和搜索直达。
当然,网易云音乐的成功不仅仅是上面这些因素,还有更多更具体的因素(比如有了真正热爱音乐且爱创作表达的用户,受追捧的歌单才能产生)叠加在一起才产生了这个现状。
避免陷入单因素模型,不要一叶障目对于分析问题来说十分重要。当然这是个题外话:)
至此,网易云音乐避免了只是单纯的磁带、CD转化物这一工具属性,朝着人们寻找情感归宿的“社区”这一人人都想做的互联网产品形态一路奔去。
在满足了更多的需求后,根据“黑盒子”理论,用户的哭变笑,也就是产生的用户价值变得更大了。
至于掉出来的RMB,也就是从中获取价值的公司能不能获得更多的RMB并不一定是随着用户价值变大而正相关的。就网易云音乐来说,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盈利,而是烧钱。对于公司来说,它最重要的意义之一是积累更多的用户,作为一个流量入口,通过里面设置引导,分发这些流量,为其他产品,比如电商产品带去流量。
讨论了横线信息结构,接下来轮到纵线业务流程了。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高深的概念,相反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吃饭睡觉是一个普遍的流程。所有的这些流程有规律的,也有无规律随机发生的。
而互联网产品的业务流程,与传统行业的业务流程一样,试图建立一个标准化、规范的流程,用户通过这个流程达到自己的需求。
有一个词叫“用户场景”,就是产品设计者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通过设想和实地调研用户使用产品时的情景来画出产品使用时的业务流程。
上文说过,整体上看,黑盒子产生价值的方式是用户通过信息结构的引导进入业务流程,在业务流程中完成“需求”。
在网易云音乐很有特色的信息结构的引导下,用户大量使用里面的功能,这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流程:找到一个主题歌单→打开→点击一首歌→边听边浏览歌曲评论→听完再听下一首或者把这个歌单收藏。
这个过程中,用户需求不断被满足,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不同的业务流程。
有个一说法是“流程是骨,交互是肉,肉可多可少,可美可丑,但骨不能歪,不能断。”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设计产品时,这个“黑盒子”的外表只要是满足了某种需求,那么它丑一点都无所谓,美的话更好,但是一旦流程出了问题,比如登录注册的时候不断出现BUG,那么这个产品必死无疑。
其实在规划“主要流程”的时候相对是容易的。真正的难的地方在于找出所有的”异常流程“,就是那些如果发生了什么,就怎么办的特殊情况。这是流程图为什么这么繁琐的原因,也是在画流程图时真正耗费时间的地方。
结语
了解互联网产品这个“黑盒子”的意义在于:当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用户的时候,可以更理性地、更全面地看待我们面前使用的这个产品。它的结构有没有让我们用得很爽的地方,使用它的流程是不是足够的好,有没有耽误我的时间。
都说货比三家,通过“黑盒子”理论进行简单地分析,把这个产品和它的竞争对手比对一下,看看谁是真正的好或者说都不行,从而不错过好的产品或者避免被坑。
参考书籍:《产品的视角——从热闹到门道》 作者:后显慧 (本文所有例子之外的概念均来自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