歆然答: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本身是种最大的良善。
善良是我们本质之中散发出来的,对这个世界的敬畏、尊重、理解和慈爱。善良不是因着追求善有善报的有利后果,也不是因着避免恶有恶报的不利后果,那些还是在趋利避害,不是真正的善良。
真正的善良是从我本质中散发出来的,我就想要去欣赏这个世界,去感谢这个世界,去信任这个世界,给出我能给出的。这份善意是无条件的。
所以,善良不能成为是一种标准,不能成为一种应该。当一个人用你应该善良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必须善良,或者评判别人不够善良的时候,对于那个被要求和被评判的人来说,他正感受自己是错的或者是恶的,他不会感受到对面那个人心中是有善良的。
善与恶是在每一个当下透过我们所说所做的传递出来,比如温柔的语气,慈爱的眼神,鼓励的话语,对眼前人的看见与同在,对人性弱点的接纳与慈悲,对人性美好的信任与敬重,这些品质都能够去传递出来。而不是口口声声说着善良却不知不觉做着恶。
我见过一个父亲,看到孩子在伤害一只小鸟的时候,非常的生气,一巴掌打过去,对孩子说:做人要善良,不能欺负弱小。父亲觉得做人要善良,善良变成他评判一个人好坏的标准。当他因为孩子不够善良而对孩子大打出手的时候,他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个行为正在让孩子感觉到好受伤,父亲以弘扬善为目的的行为本身却是不善的。孩子不会听他怎么说,而会看他怎么做,他在传递的也不是善而是恶。
所以,未经他人事,莫劝他人善。其实在说的是当下在你面对眼前这个人的时候,去看见这个人正在经历的痛苦,对这个人多一份理解,接纳,看见慈悲,善良就通过你当下的行为传递出去了,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真实可以感受到的感觉。
善良它最大的功能是可以激发人们内在更多的善。当一个哪怕做错事不善的人,当他被善意对待的时候,他内在的善也最大可能的被激发出来。而如果这个人被不善意的对待的时候,他的内在也会可能有更多的恶被激发出来。
善良需要觉知。我能够觉察我自己的当下状态,我内心是否有爱,是否有平和,是否有接纳,是否有信任,如果我的内心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我所说所做的通常就是善的。而如果我们进入到无觉知的状态,看不到我们内在正生起了愤怒,正隐藏着恐惧,不用说,我们所说所做的就带着恶。如果这个时候我能够去看到我的愤怒,看到我的恐惧,对我的愤怒和恐惧同样保有一份善意的话,愤怒和恐惧也会消融,这个时候善又会自动的回来。
所以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有觉知,恶可以转化为善,没有觉知,善也可以为恶所用。
生命是一场修行。祝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