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烧一下水喝……”躺在床上的我,听到在客厅传来的咳嗽声,就大声喊着,生怕他没听到。
“好。”随口应声,听声音态度还不错。
过了好久,都没有听到他去烧水的动作声,心里不禁开始焦躁了“为什么还不去烧水?”忍不住从床上爬起来,披上睡袍,快速走到客厅,一声不吭拿了水壶去烧水。坐在沙发上等,他看到我出来,就走到我旁边坐下,身体靠在我身上,歪着脑袋看着我。
“怎么了?”
我面无表情,眼睛盯烧水壶,本不想看他,但感受到他眼神的期待,想让我说点什么,于是就努力让自己放平和地看了他一眼,还是忍不住蹦出: “咳嗽了,还不懂得找水喝!”
“……”他静静地,不吭一声。
“……”我也静默了,我觉得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他都不喜欢,不接纳,甚至抗拒,可我也说不出其他更有耐心的话来,我没有办法违背内心对他不满~不立刻烧水、喝水,对他说“没关系”的违心话。我内在不满他手机刷不停,不满他总是不听话,叫他做点事总是拖延不去做,就今天烧水这么简单的事,也不动。
顿时无语,一股负面情绪涌上来——作为妈妈感觉很失败,无能为力。亏我还学习了那么多教育理念,依然没办法管好孩子。这样的念头出现的时候,伤感就出来了,准备重演悲剧那一幕。
觉察到了,打住!我告诉自己,孩子现在做不到,孩子的不想听,或许有他内在的原因,那只是暂时的,就算再坏的结果,那也只是目前的想象、猜测、担心。我们总爱用自己的经验去做出判断、结论,总是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一切,总是希望对方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去做,满足自己的期待,让自己舒服。当对方不配合时,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时,就发怒,可用发怒的方式不仅不能够解决问题,不能使自己的期待得到满足,更是恶化了双方的关系。
中午和他的对话中,说到“你觉得看不下去那是你的问题,你要去调整。”他觉得自己无需改变。
需要改变的是我。
伤感再次袭来——我一直在改呀,改变我的说话方式,改变我的态度,我努力的学习,到头来还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这是一个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可,叶老师不是说了吗凡事有三种以上解决办法吗?我为什么想不到?还有一种说法: 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是什么都不做,让时间来消化。
问问自己: 我最想要的是什么?良好的亲子关系,想要用非暴力沟通的做有爱的交流。他常说的两句话“你不要这样看我!”“哎呀!我知道,不要再说了。”
反思自己: 那个当下,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表情,现在回想起来,可能眼神里的担心、焦虑,不信任、你不行……让他感觉到压力。
真的,需要改变的是我自己。
调整我的期待,未来无论怎样,结果不是重点,而是对待事情的态度。
调整我的说话方式,对方不听,需要调整的是也是我自己,练习说一些对方愿意听的话。
需要调整,说明我有进步的空间。
这一步步都很难,尽力而为就好了。
生活学会苦中作乐,学会面对挫折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