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东西方哲学从未停止对自我的探索。雅典有一座纪念太阳神阿波罗的德尔菲神庙, 在神庙残破斑驳的石柱上镌刻着举世闻名的那句"人啊,认识你自己!"
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东方的儒释道,归根到底都是一个思想内核:明心见性。即:看清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的本性。
人类历史上下几千年,人们一直对神秘的自己和这个神秘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只有看清自己的心,了解自己的性情,你才能明心见性;你才能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上修心养性,关键时自己给自己一种处理的办法;当你修得足够好时,在别人需要时,你才得以助人、治人;自渡渡人。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千古流芳,经久弥香。在一个阳春三月,和风习习的日子,苏东坡和佛印一道在西湖边一个凉亭里泡茶饮茶。两人互相对视,都不说话,"清谈"上了。这时,佛印感到非常舒适,热腾腾的天气,喝下热腾腾的茶水,内外都倍感舒服,于是,佛印不觉在蒲团上打起坐来,头上升起袅袅烟雾,蒸汽腾腾。东坡问:"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东坡兄,我看你像一尊佛。"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佛印也问了苏轼同样的问题,只见佛印此时四肢交缠,头上蒸汽腾腾,东坡心中一乐,不自禁脱口而出:"我看你像一坨屎。"东坡自以为此局得胜,乐呵呵地逢人就说道此事,众人皆赞不绝口。回到家,他见到自家妹子苏小妹,又眉飞色舞地说开了。苏小妹乃一代才女,立马一针见血,戳破了哥哥的丑事。她说:"佛印心中是佛,以佛眼观世界,所见之处处处是佛;而你心中是屎,以狗眼观世界,所见之处处处是狗屎。"
由彼思己,请问:你以何眼观世界?观到何种世界?也就是你的世界观是什么?你用什么样的双眼在看这个世界,印证了你具有什么样的心眼。你的心眼决定了你的双眼。心眼大,所见世界宽广无边;心眼小,所见世界偏小狭隘。心境决定眼界,心境高,眼界高,反之亦然。你看到的世界其实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你的心眼长什么样。心理学上有句至理名言:你看到的外在世界其实是你内在世界的呈现。不要自以为你真的很了解你自己。
我是谁?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这三个问题贯穿人的一生,是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苦苦追寻探求的答案。西方思想:我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东方思想:生活于这样世界中的一个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尽管貌似不同,但实质上殊途同归。每个人的一辈子就是先要找到我自己,然后再在广阔天地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如果你是苹果,那你就可了劲地健康、丰硕、肥美、甜。如果你是柠檬,那你就使劲地酸个爽歪歪。
苏格拉底被公认为古希腊最智慧的人是因为他的一句至理名言:"我所知便是我无知。"他是为了自谦而如此言语吗?否也! 这正是他最智慧的见证,他真正拥有"自知之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一定会因为自己所处时间、空间、以及认知的局限性而无知。他说这话,不是为了表达谦虚,而是为了表达对真相的尊重。老子的"无为而治"与苏格拉底的"我所知便是我无知"是何等的雷同,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关乎国界,无关乎不同语言、不同行为习惯、不同风俗与文化,古今中外,人类一直在寻觅探索"明心见性"。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的就是成为我自己,做我自己。Be myself in English 。不了解自己时,你去成为谁?你要做谁?只有了解了自己,你才能尽力成为你所是,你才会明白你将往何处去。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是一条路---通往自我认知的路。Know who I am and try to be who I am. 如果有人问你:Who are you ? 你回答: I am who I am ,你就活成了你所是。努力地寻找我自己,努力地成为我所是吧!
中国"神明"这个词是会意词,精神明彻的意思。如果你达到精神明彻的境地,你就视若神明,堪比众神。人贵有"自知之明",当你拥有"自知之明",你就是高贵的人。高贵是对自知者的褒奖。
请学会用内在心灵的眼睛去发现,去洞察这个世界。愿每个人伴随着人生的展开,越来越了解自己;越来越活成自己;越来越通达精神的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