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历史,是部落制的公天下,直到禹传启,公天下变为私天下,由原始部落制度转变为奴隶制社会。
奴隶制社会血腥残酷,以人为祭品,奴隶主作为统治阶级,平民与奴隶则是被统治阶级,其中,奴隶所受到的压迫最大,最残酷。
有压迫就有反抗,经过千百多年来奴隶的不断反抗,奴隶的地位开始提升,从人权方面来说,已经不能如牲畜一样被充当成祭品,宰杀。
周朝,作为分封制王朝,有大奴隶主,也有众多小奴隶主,奴隶主之间也是有冲突的,小奴隶主希望变成大奴隶主,大奴隶主害怕地位受到小奴隶主的冲击,也拼命压制,吞并小奴隶主。
而小奴隶主为了对抗大奴隶主,通过提高奴隶地位来拉拢奴隶,如秦国的耕战制度,奴隶通过斩杀敌人,可以改变阶级,由奴隶变为平民,甚至贵族阶层,这一措施让秦的实力飙升,赢得了奴隶的效忠。
不论何时,战争始终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因为赢得了人心,所以秦朝一统天下。
秦朝一统中华,统一文化,结束分封制度时的人文混乱,废分封,行郡县,由此,奴隶制社会结束,封建制社会开启,功勋官僚阶层开始登场。
分封奴隶制社会虽然结束,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依旧残存着大量的旧势力,分封旧贵族,作为昔日的奴隶主,旧贵族哪里能容忍被消灭!
以项羽为代表的分封旧贵族起兵灭秦,秦朝二世而亡。
废分封,行郡县,这是一次开天辟地的改革,是从制度上最根本的改变,是革新派与守旧派的焦灼的焦点。
汉朝初期,分封与郡县制并行,这是革新派与分封旧贵族势力的妥协,但革新之所以叫革新,就是因为制度上有着优越性,汉朝中期,随着推恩令是实行,分封制彻底被郡县制压制,失去以往千年来的主导地位。
随着郡县制度的执行,官僚阶层开始登场,一开始,官吏选拔唯有举荐,不要高估官僚阶层的节操,基本以举荐自己的亲人为主,这就形成了以家族为纽带的世家门阀,矛盾的焦点也开始转移,世家门阀与寒门的矛盾。
隋朝皇族为对抗日益壮大的门阀世家,推行科举制度,以拉拢寒门小地主来对抗世家门阀大地主。
科举制度是又一次前所未有的开天辟地,随着科举制度的实施,寒门与门阀的矛盾日益激化,为终结科举制,保证自己的利益,门阀世家起兵叛乱。
历史又一次证明,不要忽视旧势力的力量,第一次革新往往以失败告终,隋朝就是牺牲品,革新派失败了,但也成功了。
科举制没有被废除,被延续下来,与举荐制并存。
但寒门与门阀世家的斗争依旧存在,有压迫就有反抗,直到唐末黄巢起兵,门阀世家这才在寒门的冲击下开始衰败下来。
而举荐制与科举并存,宋朝的冗官便是其杰作。
明朝,自隋唐以来的积累,科举制终于迎来了兴盛,一个比世家门阀还要庞大的怪物诞生,一个以科举制为受益者的联盟出现,士大夫阶层,这个士大夫阶层与以往的门阀士族阶层不同,是科举制而出,是由考试挑选的精英阶层。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意识到士大夫阶层的危害,开始提高勋贵地位,分封宗室。
朱允炆上台后,重用文人士大夫,夺五军都督府职权给予文官,勋贵阶层的利益受损,夺杀诸王,更是伤害勋贵与皇族的纽带利益,勋贵与皇族联姻,诸王就是其纽带,朱棣起兵就是勋贵背后支持,以对抗文人士大夫阶层扶持的朱允炆。
朱棣成功,勋贵皇族掌握主动,士大夫阶层受到压制,直到土木堡事变,士大夫设计夺权,彻底掌控军权。
清朝,野蛮征服文明,封建社会进入最高潮。
都说儿子长大了,就会越来越像父亲,制度也不例外。
奴隶制兴盛时期,野蛮祭祀,以人为祭品,如同原始奴隶制社会一样,封建社会进入最巅峰,也越来越像曾经,以人为奴隶。
至于资本主义的巅峰,也是越来越像封建社会,小部分的人将占据社会主导地位,变得独裁霸道,阶级固化。
国民政府推翻清朝,建立人民政权,但封建旧势力不会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就是封建官僚阶层对新新革新派的冲击。
国民政府恶化,腐朽,新的革新派再次出现,新与旧再次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