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小故事:
一名公司员工A觉得,自己的经理不够器重自己,同时偏心于B。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经理,经理没有分辨什么,只给他一个电话,说这是下周要来公司参观的客户,让他问一下这个客户具体哪天过来。
他虽困惑,但还是打电话问了。
回到办公室,A对经理说,“下周三过来。”
经理问,“下周三几点的航班?”
A一愣,心想怎么不早说。又去电话问了一遍,回来报告给经理,“三点”。
这时候,经理把B叫到办公室,同样给了他一个电话,告诉他这是下周来参观的客户,让他问问客户什么时候过来。
过了一会,B回来了,对经理说:“这个客户下周三三点整的航班落地,我把航班号要过来了,已经定好接站的车。这个电话原来是这位客户的助理的,到时候他们会一起过来,这位助理告诉了我这位客户的一些习惯,我已经按照他们的习惯订好了酒店。我想请示一下,您打算几点和他们见面,这样我好安排。”
经理微笑点头,告诉B要见面的时间就让B出来了。这时候经理把目光转向A。A顿时明白了为什么经理会这么器重B,从此再也没有抱怨过。
A和B之所以会展现出不同的表现,归其原因就是是否把交代给他们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也就是主人翁精神。
小时候看到大家为作业痛苦的时候,老师总是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作业不是给我做的,而是给自己做的。做作业是为了巩固学过的知识,这些知识是谁都拿不走的财富。”
学习好的孩子总是可以将老师讲过的内容举一反三,自己还能补充涉猎很多课外的知识。而学习不好的往往把老师的话当成负担,恨不得少做一点是一点,最多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不错了。
如此看来,开头提到的A和B与上面提到的好学生与坏学生之间的差距,真是如出一辙。
老人常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养成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拿出多背几首诗词的时间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必定能事半功倍。
那要如何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呢,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大人的言传身教。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好学生,那自己最好是像A一样积极主动。
当然,这里只是就事论事,人都是可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也许总用不了多久,B也可以成为A。在如今信息化时代,七岁未必能看到老,只不过小时候的习惯能够跟随自己走的更深远罢了。
再回到最开始的故事,很多时候上司并没有很多时间讲任务讲解的非常清楚,而且如果上司把每一步都讲好了如何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呢?如果事情没做好就给自己找理由,认为是老板没有交代清楚,而不是自己去搞明白,那最终不过是让自己少了一次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对于新人更是如此。
初入公司者往往经验不够,但冲进十足,把事情当成自己的来做。 老员工圆滑世故,受过一些委屈便不再像之前那样努力,放弃了自己身上最最宝贵的主人翁意识。殊不知,后期积累的经验如果再加上最初的积极主动,想不脱颖而出都很困难。所谓的圆滑世故,最终是愚弄了他人还是圆滑掉了自己的人生呢? 此段话同时用于自勉。
能力不强可以后天培养,只要有主人翁意识,一切能力都可以从头学习。但是如果空有一身本领却转化不成行动,这跟没有又有什么区别呢?无论是谁都更愿意和跟和自己一条心的人打交道,就像天仙再美,无缘亲近,也只会更疼爱自己的身边人一样。
也许我们读过无数的名人传记,却只能他们当做故事。也许我们懂得了无数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如果要改变这种局面,不如从现在开始,不再冷眼旁观,而要置身其中。不要摇摆不定,要相信付出终有回报。不要把别人的故事只当做故事,从中找到自己可以学习的点,带着主人翁精神,成为自己独立王国的真正主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就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