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困惑:“道理我都知道,可是臣妾做不到啊!”明知道运动对身体健康有促进作用,但是坚持了两天就进行不下去了;明知道吸烟有害身体健康,但仍然停不下来;明知道应该控制情绪,但一生气又会冲亲人发火……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解释。
精神分析心理学流派会说,我们懂得的道理,是知识,更多是意识层面的,而真正决定我们行为的是我们的潜意识。比如,我想减肥,意识层面是我要抵抗美食的诱惑,潜意识层面是我想吃好吃的,于是我们难以抵制对美食的欲望,因为潜意识的力量实在太强了,所以只是从意识层面改变,效果不好,也很难持久。
认知心理流派会说,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比较难改变,比如,抽烟可以缓解我们情绪上的压力,这样的心理暗示重复多次,我们就会觉得抽烟也有好处而不想戒烟,所以我们要想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是一件需要付出努力的事。
行为主义流派会说,我们的习惯难以改变,虽然有了理性的思考和认识,但是学会到掌握是一个过程。就像我们知道骑自行车是怎样的方式,一上去却不会了;我们知道紧张时要放松深呼吸,但有的人深呼吸后依然没有作用。
怎么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我们的潜意识,从心开始,了解内心的真实需要,而不是用道理压抑自己的需要。渴了喝水,饿了吃饭,身心统一,这就是最简单的知行合一。因为渴和饿是人的生存需要,他们更容易带来动力。有的人一直不爱运动,检查出了重度脂肪肝后,便坚持运动并养成习惯,而获得健康。所以,之所以知难行易,那是因为我们还存在侥幸心理,潜意识没有接收到危机,如抽烟的危害,没有真正想要改变的愿望。这时结合厌恶疗法,不断给予抽烟产生巨大危害的例子,自己才能接收到“是时候控制了”。
其次,我们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当习惯有意识的和自己的身体,情绪感觉链接的时候,你就更有机会,有能力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及时调整情绪。积极的情绪会提供给我们行动持续的动力。比如自豪感、信任感、成就感、健康的美感、自我成长的愉悦等等,当我们觉察到跑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和积极影响,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就不会去注意跑步带来的疲惫感。消极的情感诸如自责、惭愧、后悔、烦躁、不安等很难提供持久的动力,他们更可能提供的是短暂的爆发的动力。
最后,真正觉悟的人,一定都是知道道理后付诸行动的人,而那些没有经历实际行动的,并不能叫做真正的自觉和感悟。比如,有的人常常说要孝敬父母,但不会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所以,我们要制定好一个个目标,行动起来;及时的给自己积极的反馈,奖励自己;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小编知道从心开始东莞心理驿站的张劲洪老师擅长这个领域,这样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