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获
(一)在撰写审计报告的时候,进行了取舍,对有些问题可以不上审计报告,但一定要形成记录,分管领导签字,被审计单位签字。
(二)虽然以往进行过这个审计项目,在这里还是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思维要比以前更加开放、更加敏锐些。
二、反思
(一)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关系
审计监督是审计服务的基础,是内部审计的大脑和心脏,没有审计监督去做审计服务,就失去了号召力、感染力,丧失了内部审计的作用。
审计监督治标、审计服务治本,标本兼职,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在本次写审计报告的过程中,一直在回想新咏老师说的话:职场的本质是价值交换,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为他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当时我想的是如何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我的服务,并让对方乐于接受。但是内部审计、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它的职能就是监督和服务,监督职能更重于服务职能。在这里我又进入了一个误区,审计报告初稿的初衷只是突出了我的服务职能,或者说是服务经济的职能,让对方满意,乐于接受我的观点,而把政治监督的职能弱化或者抛之脑后了。
审计监督也属于价值交换,我把相关制度规定、国家要求匹配给了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通过我的审计规避了风险,保护了自己,也是交换了我的价值,也是给对方提供了服务。当然在这里,要增强审计沟通能力。
(二)审计监督要突出政治监督、制度监督,相对弱化经济监督
在本次审计报告撰写过程中,较多的体现了经济监督职能,体现为成本增加了多少,利润减少了多少。但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不是说经济损失不重要,“政治监督、制度监督”更加能触动人心,更加对领导、对同志们产生影响力。
今后的审计要把“政治监督、制度监督”摆在首位,多搜集这方案的资料,这样内部审计才能引起领导们的重视,这也是自己愿景、使命达成的必经之路。
(三)内部审计没有形成体系,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都是一个个零散的点,缺乏系统性、流程化。
本次审计,依然感觉审计是随着感觉走,系统化不够、流程化不够,需要进一步提炼总结。
三、行动
(一)强化内部审计“政治监督、制度监督”意识,今后任何审计项目都要把“政治监督、制度监督”放在第一位,帮助单位和个人严守红线,这也是对单位、和个人的价值交换,这就是实现个人价值。
(二)接下来,根据能力三核、能力发展的四个阶段,对以往审计风险点进行梳理,建立审计流程、形成体系,不要等到全部完成,不要等到全部完美才给领导汇报。可以分步骤、分阶段完成后,给领导汇报(呈现),可以给被审计单位搞培训(输出),然后再争取更大的输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