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希尔顿曾经写过一本《再会,奇普斯先生》,他也是因为这部书而被大家熟知的,他在书中打造了一位可爱的奇普斯先生形象。
此后很多读者就会问他,如何在故事中塑造讨喜的角色。而他的回答,就是拿起笔或电脑前,对自己说:“我要创造一个讨喜的角色。”
很多事情都没有恒定的公式,同一个准则,不同脾性的人,执行起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G.K.切斯特顿说过,知道一件事是怎么完成的与知道怎么完成一件事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那些大咖们知道怎么做,但一般不会去在乎自己是怎么做成的。那谁会去破解这个问题呢?就是那些批评家、评论家、书评人等。曾经有一位教授,在黑板上画出一堆精细的图表,论证出某位作者(貌似是康拉德)是从黑板上的东北角切入主题的。从而给他的学生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在黑板上找到正确的“角落”,才能提高文学水平。
这个结论未免有些片面。对于更多的写作者来说,这个结论毫无意义,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像康拉德那样写作。
那詹姆斯·希尔顿要分享的写作窍门是什么呢?尽可能简练又到位地写出来。就像《爱丽丝漫游仙境》中所说:“留心你要说什么,至于它听起来如何则不用担心。”如果一个句子能够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那就足够了。
而有的写作者则不这样认为,他们刻意使用一些生涩难懂的词汇,给读者带来一种优越感。读者并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东西,而且还认为自己是在陶冶情操。
创造角色是什么呢?真正的创造,既要创造出角色,也要创造出角色的性格。“一个优秀的作者会把一片意义的花瓣吹到你手中,而不是为了让你满意、升华或得到启示,就伐倒一整片森林。”
那么如何创造讨喜的角色呢?詹姆斯·希尔顿的答案是:不知道。嗯,这个风格我很喜欢,貌似也是我的风格。
但是,他还是给出了一个建议的:“一个作者应该写自己脑海中的角色,至于讨喜不讨喜,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这个建议提了,但是和没提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别。
我没懂,你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