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一部講述達賴喇嘛的影片看到這樣的一幕
當達賴喇嘛逃離中國,抵達印度邊境時
印度駐守的士兵見到達賴喇嘛時問
「你是某位聖人或大師嗎?」
那時年僅十幾歲的達賴喇嘛回答說
「我是個平凡人,我只是盡力把自己活得好,好讓別人見到我,就可以看到他自己….」
當時看到這一幕
內心有好大的震撼
原來人和人相遇
是會相互呼喚出彼此美好的一面
這讓我想到前兩個月我去尼泊爾旅行的經驗
在尼泊爾人們相遇時
會雙手合十微微低頭說NAMASTE
我一直以為
這和我們文化中的「您好!」是一樣的意思
一直到回台灣後
朋友子芸告訴我
Namaste 的意思是
I bow to you.
I bow to the divine in you.
I honor the spirit in you which is also in me.
原來Namaste是在兩人相遇時
彼此用內在原本就有的「美好神性」相互連結的意思
這寓意著人與人相遇
會喚起彼此內在的美好
這是一種舒適又幸福的人際接觸
不過在我們實際的生活裡
我們常為了某些因素
不得不進入不舒適的人際場域
和我們不想靠近的人互動
這種狀況
雖不意味著這些人不夠好
但因為體制或系統的設計不良
會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了很多的干擾
讓我們基於安全的原因
或諸多的考量
把自己的許多面貌收起來
不能放心的把自己全然的打開
所以我們可能變得拘謹
可能變得懷疑
可能變得憤怒
可能會有很多委屈
我們不喜歡卻又逃不開
久了
可能連自己都對自己感到陌生
感到疏離
不認識這樣的自己了
所以,很多時候
我們會想念起自己的某個樣子
天真的樣子
樸實的樣子
直爽的樣子
沒有計較的樣子
樂觀的樣子
勇敢的樣子
安靜的樣子
自由的樣子
………
這些樣子
我們真得會想念
會很想念的….
在敘事裡,這些樣子我們稱之為 偏好的自我認同
生活裡
我自己有時候也會卡在某個地方
讓偏好的自我縮得很小、很小
這種樣子久了
我就會想念起自己的某些面貌
這個時候 我常常會去找朋友
當我想念起自己內在安穩的靈魂
我就會想跟熙琄老師問候
當我想念「我可以做自己」的樣子時
我就會買個車票去台北找志建
當我想念起自己好玩、真實又願意深刻愛人的樣子
我就會想找哈克說說話
當我想念自己快樂、真誠又智性的樣子
我就可以去找祺堂
當我想靠近自己隨和又爽朗的樣子
我就找阿德一起去騎自行車
當我想念自己樸質的樣子
我會想到廷誥
當我想念自己可以闖蕩流浪的樣子
我就會想和寶如說說話
.....................
或者是因為這些朋友有著獨到的眼光
所以可以認得出來我原本美好的樣子
或者是因為這些朋友「活」著的樣貌
就存放著一些訊息
讓某部分「美好的我」
可以因此開啟
就像達賴喇嘛說得那樣
我從他身上的美好
照見自己美好的樣子
我想人們身上
彼此都存放著許多的種子
讓我們彼此可以 彼此照見、相互召喚
我想這也是人和人相遇最美麗的地方
當我們想念某部分自己的時候
就去找找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