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本期教育行走的第三天,上午有一场张祖庆老师的讲座。自打获知此行请到了祖庆老师,便满怀期待着。身为浙江人,家住离省城不远的湖州,留恋、享受小语课堂的我,王崧舟先生,蒋军晶老师,祖庆老师……是我像小女生追星一样追了许多年的,在我心中视为重量级别的“大碗儿”。从瘦瘦的祖庆老师一直追到了肚子圆圆的他,早些年浙大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的千课万人课堂上,一节节公开课听得酣畅淋漓。我总喜欢早一点去抢占位置,找一个最最合适的角度认真听讲。那时的我会把自己切换成课堂上的一个学生,我会思考张老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张老师那特有的不带翘舌音的普通话具有魔性,风趣幽默地回应总能调动在场学生的热情,放开自我,沉浸在课堂中。他的课,尤其是一些创意类写作课,除了选材的独特性以及课件的优化,还有参与课堂的学生表现力极强。王崧舟大师的课堂三种境界:“我以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不同的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境界。”管建刚的课堂教学观认为:“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但是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把时间还给学生,教是为了不教。”
懂学生的老师,眼里望出来的都是学生,祖庆老师做到了心无旁贷,人课合一。这样的课自然是他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学生成就了他才华,没啥不雅,双收共赢。听他的课我记,奋笔疾书,偌大的体育馆带回响的师生对答,我将一字一句记录下来。那些年我很享受这样的外出学习机会,直到疫情来了,再也没有回到千课万人的课堂上去“上”这些大师的课。只能隔屏看录播。
得知能够听到他的课,异常兴奋。只可惜,盼呀等呀,他的课在昨天上午,我再一次华丽错过。刚刚逐字逐句读完他的《张祖庆 | “磨课”四部曲:听课-追课-晒课-裸课》,期待回放的开通,我愿再一次像聆听他的课一样专清投入地记下他的这次讲座。
他用朱光潜先生在《无言之美》一书中谈到的“作文有如写字”来亮明课堂教学观甚是到位,我便再次敲击键盘录下这段精彩引用,为自己的才疏学浅添块“金砖”。
“在初学时字常是歪的,笔锋常是笨拙扭曲的,这可以说是“疵境”。如果他略有天资,用力勤,多看碑帖的笔迹……手腕运用灵活了,就可以写出无大毛病的,看得过去的字。这可以说是“稳境”。如果再想进一步,就须再加揣摩……荟萃各家各体的长处,造成自家所特有的风格,写成的字可以称得艺术作品,或奇或正,或瘦或肥,都可以说是“美”。这可以说是“醇品”。最高的是“化境”。字不但可以见出驯熟的手腕,还可以表现高超的人格:悲欢离合的情调,山川风云的姿态,哲学宗教的蕴籍,都可以在无形中流露于字里行间,增加字的韵味。这是包世臣和康有为说的“神品”,“妙品”,这是极少数人才能达到。”
QQ空间居然为我留下这样的一段段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