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从齐过再度回来,路过滕地,滕文公问孟子,像它这样小的国家是投靠齐国还是投靠南面的楚国,孟子回复腾文公说,你把自己的内政整理好,增加老百姓的向心力,团结起来。加强自己的国防建设,把护城河挖的深深的。上下一致,同心合力,保卫自己的疆土,虽然战死,也不离开本位,甚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自强自立。
我们看到孟子答复‘两大之间难为小’的基本原则,只有自强自立的一条路。做人也一样,不自强,不自立,不从自己本身想办法,在两大之间,怨天怨地,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来为自己解决困难,天下不会有这样的事。
后来滕文公又进一步请教孟子,孟子又拿出他最崇拜的,也是周代历史上最谦让,最光荣的一代~~太王的史实。他说以前太王住在邠地,后来搬到岐山下面去住。是因为在邠地受好勇斗狠的胡人欺凌,没有办法,不得已才搬到岐山。当时太王被迫迁移,但却忍辱负重地生聚教训,所以后代子孙~~文王、武王起来,才建立了周朝几百年的政权。大丈夫要创业就要树立一个美好的典范给后人,为了使子孙能够继续下去,在个人方面,无论读书,或任何行业,都应如此。一定要有这个志向,能不能成功,那是天命。如今你地方小,四面又有强邻,只有用太王这种精神去做,勉强站起来,但不是站起来去跟别人争强斗胜,而是自己勉励为善,巩固内部,自立自强,然后才能慢慢强大,受到别人尊重。
宋初,吴越王钱镠的孙子钱俶,本来和赵匡胤、李后主一样也是自立为王的。他一看到天下大势,便表示投诚拥护赵匡胤为他的老板。到宋太宗的时候自己取消了国号,他认为这样做,则自己的子孙不失为诸侯,永远是方面大员。否则的话,依自己的能力若失败了,不是自己难保,后代子孙也难保。他这样做其实是在等待时机,希望自己留有最后一点小本钱,必要时才能有所作为。
国家大势如此,个人事业也是如此。站起来就站起来,站不起来就见机振作。但是社会上,有许多人,他在站不起来的时候时不肯爬,爬不动时又不肯躺下,还老觉得自己站在那里,其实并没有站着,这样就很可怜了。
此两者之间,不可矛盾,也不可因循,只有选择其中一条路去走。个人的人生也是这样的,自己不能矛盾,当受到艰难或者迫害的时候,就要改变自己环境。当环境不能改变的时候,就要自己站起来,坚强起来,宁死而不向困难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