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境遇各有不同,这一场漫长而又短暂的旅途,或是平坦顺遂;或是阡陌崎岖,荆棘丛生;更有可能会让我们深陷泥沼。
当我们处于不好的境遇中,会不开心、痛苦、甚至绝望、崩溃等。暂时有这样的情绪,是正常的。如果长期陷入这些不良的情绪且不能自拔,这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抵抗,其实最终都是与自己过不去。
于是,有些人开始抱怨命运的不公,仿佛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地那个人。这些看似是外界的困扰,细想难道不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吗?同样的事情,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态、结果完全不一样。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钻牛角尖,一定沉浸在这种坏情绪呢?
古时候,有一位老太太,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卖布。于是她成天忧心冲冲,天晴时,她担心大儿子生意不好;下雨时,又发愁小儿子的布卖不出去。有一天,她又和邻居念叨此事,邻居告诉她,为什么不换一个想法呢?天晴时就想:小儿子又可以卖出很多布;下雨天,就想着大儿子可以多卖出雨伞。这样想想,老太太居然不再忧心了。有人认为这是“自我欺骗”,可是不改变自己的想法,只会是杞人忧天。除了惶惶不得终日,又能得到什么呢?
你看同样的事情,换一种想法,心情也变得不一样了。
况且,再怎么怨天由人、怒怼人生,都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所以我们要学习在泥沼中抽身,在心中修篱种菊,让我们的心不再杂草从生。
有人说:你怎么对待自己,世界就怎么对待你
是的,只有放下内心的抵抗,先与自己达成和解,才能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为什么有些人会陷入不良情绪中不能自拔呢?其实和他的成长经历是密不可分。
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们很可能会缺失某些成长的必要环节,或者对自己的认知出现了某些偏差。比如:
有的人不自信,社交恐惧;有的人性格比较纠结,选择困难;
有的人比较强势,在任何环境中都想成为意见领袖;
有的人胆小怕事,没有担当,有的人看什么都不顺眼,对什么都抱怨不停,等等,各种各样的情况都会有。
如果要追溯,更多与童年时的一些经历有关,尽管长大后不再记得,但是留在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依然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你,可能是一生。
就是这些缺失,让我们不懂如何化解这些不良情绪和认知偏差。很多人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会努力改善,有些人可能需要用很多年,有些人却可能用尽一生。当然即便不能完全彻底的改变,但是只要你愿意,一直会行走在自我和解的路上,终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这样一个人,小时候父母对他过度保护,什么都替他拿主意,也不让他做任何家务,小时候是个所谓听话的好孩子,长大以后他却成为了一个极度缺乏主见的人,尽管他已经30几岁了,遇到问题,哪怕是一些小问题,依然会问妈妈的意见。他的口头禅就是:“我问问我妈妈”,“我妈妈说要这样才是对的”。
最终这样的行为成了他婚姻的杀手,结婚不到二年就离婚了。因为他遇事永远要问过妈妈,自己基本没有主张。当妈妈与妻子意见不一样时,一定得听妈妈的,妻子鼓励他自我成长,遇事学会自己做决定。他就和妻子吵架。而且还要找妈妈,问询处理的方式,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妈妈和妻子大吵一架,妈妈要他离婚,他真的就听话的离婚了。当然妻子也不愿意再和这样一个“妈宝”过日子了。
直到快五十了,他再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相亲了不少,但是对方一深入了解,就望而却步了。他依然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依然是妈妈心中那个“乖宝宝”。这个人主要就是成长中缺失了独立自主这个环节,从而导致了一生的悲剧却不自知。
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和解的过程,最好的办法就是自我接纳。正如这世界并不完美,我们也同样不会是十全十美。
可能我们不够美丽、也可能没有那么多钱、也可能没有更多的才华。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真正的规则不会用这些框定我们的人生,解读我们的好坏。
只要我们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秀的一面,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
学会与这些不良的情绪说再见、学会释怀。
荀子他老人家说过: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一味的怨天由人从来于事无补,只会消耗自己的好运气。
积极地心理暗示也是一种能力,就当是给自己打鸡血了。
不管人生境遇是好还是暂时不好,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让我们学习与自己和解,最终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