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亲民的文品,读者的第一反应会是谁?
柳永,还是白居易?
如果从取道民间、亲附民众的态度上,白柳确有得一比~
但是相较而言,个人觉得柳氏的亲民宗旨,应该贯彻得更为纯粹和彻底的吧~
主要的一点,现看两才子的创作渊源:先说柳,柳之文品,取于民、反馈于民;从素材到语言,皆有独得天然意趣、不欲刻意求工之妙;所以他的诗也好、词也好,都似顺手拈来朗朗上口,一脱手即为民众喜闻乐见了。
白诗,不能说白诗造句刻意不自然,白诗写的很生动,很出彩,并且著名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一句,堪谓“道柳永之所道也”。但白诗,起初还是脱不去文人圈的胎记。不是有个故事说他写出诗来,民间老妇也有听不懂的,于是白,再依了她的意思做修改的么?这点他比柳永多绕了个圈,犯周折了,其实也是他的可贵,俯身民众的态度近与柳永如出一辙。但是我不说他比柳永做得更切近,是他的诗句想要写给民众,却犹有间距感,须立做调整才可;而柳永的文辞呢,一经脱胎,即与民俗兼容,而其言之自然而然,断无斧凿痕迹处,的是天衣无缝了。
柳永的妙处,还在于俗不伤雅。今来看他的《鬻海歌》,又是文人笔法。其实柳永出身名门,儒家教养,文人气息还是很浓厚,所以我说他骨子里风流儒雅,胸怀中悲天悯人,不啻元白,即论李杜,亦不稍欠分毫。
另有不得不说的一点是:柳因家世特殊(其父曾在南唐就任官职),鲜有涉政之辞存世(至少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胆识气魄、胸襟抱负逊于其他文人,相反的他因长期在民众群体中从事文艺活动,比其他文人更善于体察民情,比如这首描述盐民疾苦的长诗,通篇都在为民请命,我不知某些刻薄文人和他们身边那撮势利小人,是出于何种动机故要歪曲他的词旨呢?看他身处民间就好欺负怎的?欺负他的势利眼们何尝不是借着欺负他的当口来欺负大宋朝的老百姓?这还真是,越琢磨越不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