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跟房先森发生了平静但寒意十足的分歧,当众给我难堪的行为,让我彻底冷了心。
这次,我不再选择苦苦寻求他的认同。那些话,说到至今也没多大用处,索性不说。
可,跟最亲近的人相处,总是如鲠在喉。说不出的隐痛,在他人眼里却艳羡不已。
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也许,只不过是对方想通过掌控你的生活、你的行为,甚至你的生命轨迹,而找到存在感。
这种人,
轻了,骂一句:“你管得真宽!”
重了,撒泼打滚、拳打脚踢未见成效,只能怒急之下吼上一句:“你TM真是控制狂!!!”
这个人,可能是你的父母,也可能是你的亲友老板,还可能是你的枕边人。
先来看看这么3个小故事:
1,
小平三十好几,跟老公经过十多年的磨合感情融洽,现怀孕在身,等着小宝宝的出世。老公事业稳定收入颇丰,小平虽收入一般,但却是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工作家庭能够相互平衡。照理说应该过着非常圆满的生活。但是生活总有那么一个缺口,让你每天烦恼郁闷寝食难安。
问题就在于小平的母亲,她是一个控制欲比较强的人,而小平父亲是方圆百里的老好人、好丈夫。
记得那年,为了能够脱离母亲的控制,小平在母亲强烈的反对声中,还是考了住宿的重点高中,高考报考志愿选了离家乡很远的北京。母亲依然态度强硬,但那时候有父亲的支持,小平又离他们较远,所以没感觉到太大压力。
大学毕业后,母亲跟小平约法三章,要回老家工作、不许找北方老公和不许留在北京。小平当然全然不顾,留在了北京成家立业并谈了个北方男朋友,抗战八年最后结婚。虽然一开始非常辛苦,但渐渐事业和感情都稳定了下来。
小平以为已经摆脱了母亲的控制,以为自己是独立的女性,在强大压力下,没跟妈妈朋友们的儿女一样,在父母的安排下工作结婚。
就在她为自己威武不能屈的风骨自豪了没几年时,她妈查出了心脏血管堵塞,装了支架,天天打电话控诉小平抛弃了她。
小平年纪也大了,觉得妈妈就她一个女儿,离那么远确实不好照顾,就在老公的资金资助下给她爸妈在北京买了房子。
一开始问题也不少,小平妈总是在她面前抱怨她老公、婆婆和她爸。后来她奶奶得了老年痴呆,需要她爸回去照顾,留下了小平妈和大着肚子的小平。
她妈妈因为装了支架,一直觉得自己会在某个夜晚突然过世,这种不安全感导致她的情绪更加不稳。于是要求小平跟她一起睡,小平实在难以接受。因为小平觉得妈妈健康状况没到非要陪睡的地步,更何况自己跟我老公也是一家人是夫妻。
最让她受不了的是,妈妈每天做家务时的絮叨:从嫁给她爸怎么受苦,她爸怎么不关心她,她奶奶姑姑怎么对她,小平怎么不听她话。翻来覆去就是:她为了这个家付出这么多,却没人领情,谁都不关心她,她要哪天晚上死了,都是她们害的之类。
更甚者,她妈还拿着小平当令箭,逼迫她爸早点回来。小平说生孩子自己能处理,她妈就说她爸照顾她奶奶,不照顾她,就是要让她早点死。总之就是,一定要所有事都随她愿,才是盼她好。
小平不堪重负道:你说我们这一代做子女的怎么就这么难,上一代人被毁了后,就开始津津有味的毁我们,如果我们稍有独立意识,还使用各种方法打压。哎~
2,
清莲和小壮是闺蜜。小壮,名听起来很霸气,实际上就是个80来斤娇小的姑娘,大概是爸妈想着能让她壮实点才取的吧。可惜了,从小到大吃了那么多补品也没见着吃哪儿去了。
小壮和清莲是大学同学、舍友,清莲朋友不多,小壮觉得她人也不错就没像其他人一样,一直对清莲温和有加,渐渐发展成了闺蜜。可日子一久,小壮也开始心里觉得怄得慌,却有苦说不出。
记得最让她气愤的是有次一起旅行,清莲明知道小壮晕船,非要上岛,结果小壮吐到肠胃炎发作,之后几天只能喝粥。明知道小壮不吃鱼,而且肠胃炎犯了一直在喝粥,她自己也不爱吃鱼,又非拉着小壮去吃当地的鱼,就因为有名,非吃不可,吃完又吐。小壮捂着肚子留着眼泪:这不叫旅行,这叫玩命,一气之下走了。
清莲看到小壮真的生气了,又各种办法哄,送她最喜欢颜色的口红、做鬼脸逗笑她、可怜兮兮地求她原谅,保证下次不再犯等等。小壮觉得她诚意也够了,就原谅了她,俩人又开始了小手牵小手的闺蜜生活。
可,这样的场景,还是反复上演。
小壮心地善良,也经不起如此折腾。有心离远点,慢慢淡化她们的友谊,可同一个寝室,哪能说绝交就绝交了呢。心里是真后悔当初自己的亲近。
3,
读者讲述:
我和老公都是农村出来的,我考上大学分到老家工作,他上军校留到了大城市,我结婚后6年,在他的软硬兼施下放弃了原来的工作。带着两岁的孩子来到了他工作的一线城市,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婚后前几年他还是很好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经济条件的好转,他越来越暴露他的缺点。
最明显的就是控制欲很强,像一根慢慢收紧的皮筋,我挣扎一下他就松一下,然后再无时无刻的慢慢收紧。孩子的时间也被他控制的死死的,我和孩子说几句话都要抽空子,见缝插针的说。我说让女儿东,他基本会接着说应该西。一点点不满意就甩脸子,大多数情况下,我不主动求和他就一直冷战,最长一次我们冷战50天左右。
我觉得他很幼稚不成熟,吵架时说话特别伤人心,近几年威胁我不生二胎就离婚,我强硬不生他又不了了之了。这个现象越来越明显,我很鄙视他蔑视他。睡觉的时候条件反射的尽量离他很远很远。想过好好沟通可是完全行不通。
他有一个姐姐,离异。他妈守寡20多年,他姐和他妈从来都是把他捧手心,对我一直很不满。
他却也没什么特别深的城府,家里房和车都放我名下,财产很公开,也给我很宽松的经济环境,也是要和我白头到老的意思。可,就总是让我感觉很压抑,动不动就冷战半月二十天的,每次下班回家就跟上坟似得。
█ 为什么会这样?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世界那么大,也是各色各样都有,如占有欲强烈的人、心理变态的人、控制狂。
控制狂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你可能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或者每天和他们打交道,或甚至你就是这种人。控制狂,说白了,就是对人有着强烈的控制欲。
其实,比起“控制狂”,“我们”是一个更准确的代词,因为我们都是同一派系的成员,不管你喜不喜欢。
我们都想要控制我们的环境、关系、经验和我们的世界。换句话说,我们往往会用增进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并减少或消除痛苦、危险以及苦难的方法去尝试管理我们的生活。
有些人表现得很明显。他们使用很明显的控制和操纵的方法,例如恐吓、威胁、提要求、找借口和喋喋不休。
其他人则用不那么明显的更为隐蔽的方法去控制,包括消极攻击、冷战、迁就、逃避、奉承和无助。驱使人们追求快乐和减少痛苦的动因是人性所固有的,并且以多种形式体现在我们所有人身上。
对这些做法的倾向从本质上讲,并不是什么病态或者令人羞愧的事。然而,表现出这些冲动的策略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比其他策略更具技巧。
因此,我们也应当注意,控制生活状况与管理生活状况之间有显著的不同。
█ 控制狂从何而来?
有一本书,叫《美国潜规则》,描述美国社会里这些人们心照不宣但无人明说的规则。对于控制狂的反感、回避和嘲弄,就是这种潜规则之一。
为显得有文化点,我从网上找到了这个。且看维基百科里对这种病态控制欲的描述:
In psychology-related slang, control freak is a derogatory term for a person who attempts to dictate how everything around them is done. It can also refer to someone with a limited number of things that they want done a specific way; professor of clinical psychology Les Parrott wrote that "Control Freaks are people who care more than you do about something and won't stop at being pushy to get their way."
In some cases, the control freak sees their constant intervention as beneficial or even necessary; this can be caused by feelings of superiority, believing that others are incapable of handling matters properly, or the fear that things will go wrong if they don't attend to every detail. In other cases, they may simply enjoy the feeling of power it gives them so much that they automatically try to gain control of everything around them.
从这段定义上看(其实我也没看懂,看中文就行),控制狂是一贬义词,形容试图按照自己的方式,控制周围一切的做事方式。他们甚至认为这种不间断的干预与干涉是必要的,是有好处的。
“这种心态可能是一种优越感作祟,相信他人无法自己处理好事情,或者是害怕他们一旦不去控制所有细节,事情会失控。有时候,有些控制狂只是希望控制一切,而产生一种权力在握的良好感觉。”
实际上,我们所谓的“控制”其实是一种看法,它制造了控制的错觉。
看法一旦形成,就很难发生改变。很多人一辈子都带着这种态度和行为,认为事情之所以有所发展,就是因为我们努力地去控制。受到思维模式的限制,我们会不断地肯定这种想法,并且执迷于通过一切必要的方法去巩固它。
在我们摆脱对控制行为的执迷之前,获得真诚而密切的感情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真正亲密的关系需要双方都有安全感,互相信任,觉得不受威胁,并且接受和珍惜彼此。所有这些感觉与我们在觉得,伴侣所说所做的事情有其他动机,特别是隐秘的动机时所产生的情绪是互不相容的。
出于控制的目的做事,而不是出于建立良好关系的目的做事,这让我们无法与其他人一起拥有我们最渴望的那种经历。除非我们愿意并且能够冒着受伤的风险敞开心扉(深层次的关系需要如此),控制行为会抑制而非增强我们全心全意对待他人的能力。
然而,尽管我们有意识地想要坦诚相待,学会放手,大多数人好像还是会重蹈覆辙。
这并不是说我们注定了永远要受习惯行为模式的摆布。但是它确实意味着摆脱这种模式的过程所要花的时间、精力和耐心很有可能比我们认为的要多。打破长期的习惯是需要花时间的,没办法随随便便就做到。
唯一安慰的是,“控制狂”大多是我们身边亲近的人,无法做到轻易能离开,这中间斗智斗勇的过程、时间,是我们可以利用的。
下一章将整理:如何识别以及应对“控制狂”的方式。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