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 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
“哪句话无意出现 却成为你的毕生信仰”
找了几个自己感触最深的
——“我不原谅你”
——"苦难是一种幸福”
——“从来如此 便对吗“
这仨个看下来感觉也能写一起
就不分条了
”对不起
奥 我不原谅你
我都说对不起了
那我为什么就要原谅你“
我们好像一直被一些思维固化
很多不是绝对的事情
我们都认为那是想当然
我举自己的一个例子
大一寒假呆在家中
来了一个从没见过来串门的客人
带了她家的宝贝小女儿
孩子进我屋看见了一个娃娃
是之前在学校参加比赛得的
非要要 一直拿着
这电视上的情节居然是真有哎
小女孩的妈妈直接就说给我们吧
。。。
我一个男的 也不喜欢娃娃
人家一个小女孩 抱着不撒手
怎么着我也得给人家对不对
“额 这是我比赛的奖品
所以 不能给你”
后来 他们空手离开了
现在看来 可能是我小肚鸡肠了
总听到这样的事情
我们鼓吹痛苦 鼓吹遭遇
我们视其为磨砺
我们当其为标榜
先前看到过一个很扎心的言论
“所有的苦难归其原因
是因为 你没能力避开”
狠狠地辣了自己一口
我们这个年龄的大多数人
可能没有遇见过什么苦难
自己听老辈人的一些经历
想着要放到自己身上肯定是受不了
苦难这个东西 是不被人所说的
一种过程
没人在意你的经历
没人在意你的痛苦
这是个浮躁且快速的社会
人们需要的是最直接的事物
而最终有没有幸福
我倒觉得能驾驭好自己的生活便可以
这个与做什么事情
是否遇过苦难 是否成功
都无关
你时常有没有这种感觉
“有一个这样的点子
有一个这样的想法
有一个这样的愿望”
但是 因为它看上去不那么合乎大众
后来就不了了之
但以后某个瞬间
你偶然想起 还是会觉得
有那么一点可惜
上学时候不喜欢鲁迅
因为他写了好多
还需要背诵的白话文
后来 才发现人家
有思想 有境界
还有老师总说的批判精神
“从来如此,便对吗”
那个年代居然有人能说出这话来
先生真是六六六
就我们自己来说
走过的这一段人生
大多都是设计的
设计这个词看着有点凉
其实也就是正常上学 升学
每个人也大致如此
我们也都曾经因为
遵守一些固有的传统
秉持一些僵化的思维
放弃过一团团跳动的火
擦肩过一辆辆满载的车
因为一直有个很吊诡的事情在
明明是自己的事情 好像
能选择的却不是自己
慢慢我们习惯了安排
习惯了随遇而安
他说十成
且听七成
相信五成
照做三成
此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