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来定义一本好书?
可能很多人会想到世界名著,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百年孤独》等等,数不胜数,于是我跟风似的学着阅读,发现完全看不进去。
它们是名著,可是我却没有吸收到任何东西,对于我来说,并不算好书。
这几年坚持阅读,让我重新认识什么算是好书?什么算是有用的书?什么算是有价值的书?
很简单,哪怕书中有一句话,一个片段,一处情景对我产生影响,那就是好书,有用的书,有价值的书。
2022年阅读了30本书,特别推荐对我个人所产生影响、触动最大的几本书:
1、《认知觉醒》作者 周岭
路遥说:每个人都有觉醒期,觉醒期的早晚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
作者周岭36岁才开始觉醒,算是开窍晚一些的人,但事实证明他的经历、体验、智慧在年龄的累积下,一发不可收,让我们所有人明白,一个人一旦觉醒,是有多可怕。
我们大多都是醒着的睡着的人,如果你对自己不了解、对生活没主张、对命运无选择,那本书适合你来读一读。
作者用简单,通俗的道理,让我们了解了大脑的规律。书中讲到,人有三重大脑,分别是约3.6亿年前进化出的“本能脑”、约2亿年前进化出的“情绪脑”以及约250万年前进化出的“理智脑”。特别有意思的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分享里面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农夫与蛇的故事,这个预言通常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而事实的本质是,蛇属于单细胞动物,它只有3.6亿年前进化出的“本能脑”,在遇到外界的变化时迅速做出本能反应,它没有情绪和理智脑,不懂感恩,不懂得思考,在农夫怀里感受到温暖,苏醒过来,本能地咬了农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这个农夫不懂这些知识,被咬身亡是不是很亏。
跟着作者,我们了解大脑规则,知晓“复利效应、舒适区边缘、学习权重比、学习平台期”等规律,会掌握许多生活的底层逻辑。
2、内向优势(性格内向者的潜在竞争力) 作者 神农祐树
如果十年前,或者更早,遇到这本书该多好。
对于内向的孩子,身边的人都心存偏见,以至于连我自己,也觉得内向是劣势,是缺点,是短板,是错误,是一种摘不掉的枷锁,是捆绑身上的桎梏。
这本书首先会告诉你一个道理,不必改变你内向的性格,保持自己的节奏去社交。
其次,了解内向者的价值---内向者会更重视内在动力和个人价值观。他们感受性强、脑回路长、需要较长时间才可以实现思想到语言的转换,所以他们不擅长即兴发言,但可能会成为一名优秀者的演讲者。
最后就是内向者社交的偏见,不合群,参与社交,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刺激,负担。但这没有错,找到自己的工作方法和交往方式,只要适合自己就可以。
3、《我在底层生活》作者 芭芭拉艾伦瑞克
芭芭拉是一名生物学博士,一名专栏作家,化身卧底到基层(售货员、女佣、服务员等)体会生活的“卧底”纪实作品。
她揭露了一个非常可悲的现实,穷人,仅靠着努力工作也未必能够改变贫穷。
首先,没钱,只能住在更偏远的地方。
因为距离远,路上花费时间太多,而没有太多时间提升自己。
其次,为了减少生活成本,不得不加班或者兼职。
长时间的工作,身体疲惫到无力做任何的事情,最重要的栽倒在琐碎事情中,思想变得越来越狭隘,精神开始陷入贫困。
这是一部探讨“穷忙族”生存困境的经典著作。最重要的是通过故事本书,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
4、《悉达多》作者 赫尔曼黑塞
这本书很薄,却藏着满满的智慧。
主要是讲婆罗门子悉达多离开家人、朋友寻找人生的意义。
悉达多出身高贵,家境优渥,受到大家追捧和喜欢,他的一生看起来将顺遂和幸福,但他却选择放弃一切,走出去开启寻找自我之路。
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这辈子,究竟在追求什么?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车子,是房子,是票子,可能真的走到了不惑之年,耄耋之际,才真正明白什么最重要。
就如同悉达多,青年坚定成为沙门,中年探索爱的意义,去见到名妓,,老年成为湖上的摆渡人,一生走来,才发现最有价值的东西,竟是经历本身。
我们寻找自己的过程中,这段过程就是在重塑我们,改变我们,成就我们。
无论是痛苦的、快乐的,你所经历的都会成为一笔财富。
5、《有一天》儿童绘本 作者艾莉森麦基
做了父母,你会更能明白绘本中每一句话,每个章节的意义。
所以我哭到不行,甚至差点吓到我女儿。
这本书说是儿童读物,我却更觉的是送给每一个父母的礼物。
它让我更加明白生命的意义,眼睁睁的望着那个婴儿,成为女童,变成少女,后来,又送她走入婚姻的殿堂,开启新人生的篇章,爱在一代又一代的传递,生命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