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成大事者不“纠结”
一个朋友,大学优秀且颜值不凡,去年毕业,满怀信心报考研究生,结果差三分名落孙山。
同期,寻职问聘,一份不菲的工作,意外摆在面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是去工作还是继续考研?
新工作百年难遇,但不考又心中缺憾,如果再失败,那可就“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
考研,按每天准备4个小时,3个月时间,考前一周突击,最后,差3分未能如愿。
而如今,每天都在纠结考与不考?
从去年备考到现在(6个月),考与不考?被纠结搞得心烦意乱。
花时间来郁闷,是“等待成本”也叫“时间成本”。
花时间来尝试,是“穿越成本”也叫“经济成本”。
有时候,专业理论的学习可让我们茅塞顿开,知识的有效拓展能让我们一往无前。
心理学的理论可让我们少走弯路,而数学建模可以让我们更加清醒,对待时间要有“精算”慨念。
“等待成本”,按每天5小时计算,平均每月150小時X6个月,900个小时只是粗算。
而去年差3分就过的考研,每天复习4小时,3个月,考前再突击一周(每天20小时),500小时成本也是必然。
穿越成本: 500 h
等待成本: 900 h
等待成本几乎是穿越成本的1.8倍。
她已经陷入一个心智模式的“纠结”极端。
越等待,越没有信心,越没有信心,就越是在考与不考的“等待成本”中拖延。
如果今年考研再度放弃,那么在新的一年,焦虑的等待会继续消磨,直到她完全放弃的那一天。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她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陷入,越等待越不敢行动的思维怪圈。
这就是心理学理论的“纠结模式”。
也是我们企业界所称的“等死纠缠”
一次聚会中,有人谈到了“纠结模式”。
结果听完故事后,一个朋友走了出去,十分钟后满脸喜色地回来告诉大家,“YEAH,我已彻底了断”。
什么情况?什么了断?
原来这些天,她一直纠结自己是不是该给一个大客户致电,这个客户是公司的重要资源。
如果打了,她担心公司刚刚创业,怕客户信不过而难以签单,但如果不打,肯定就会流单。
比这个更加纠结的是,她已经为这个事情头痛了一个星期,面对客户没有信心,莫名的发火伴随着失眠。
听完这个故事,她迅速估算了一下”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的关健。
等待成本:身心俱疲, 拿不到订单 ,影响其他业务。
穿越成本:早死早了,还有成功可能,实在不行、集中精力再寻新单。
与其在“等待和等死”模式中纠结消耗自己,还不如放手一博,早做了断。
打通电话,惊喜地听到客户爽快地答应,“为什么现在才说,还以为你找了别人,放弃了订单.....”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等待、等死模式”,特别是事关重大的决策决断,婚恋选择乃至长期销售和外联的一线人员。
常常会纠结郁闷,陷入怪圈。
真正解决模式,就是一旦陷入,最好的选择就是马上行动,当机立断。
“穿越模式”也许会有短暂痛苦,但是“纠结和等死模式”往往会更加耗时费力,让你身心疲软。
《战胜拖拉》一书的著名作者尼尔·菲奥里在书中写道:
“我们真正的痛苦,来源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焦虑感。
来源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的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
来源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感。”
这才是我们等待、纠结、浪费时间和难以决断的心理和经济学根源。
做大事者不纠结,成大业者不拖延。
战胜纠结、战胜拖延、战胜等待,需要的就是立即行动、当机立断、解脱自己,以利再战。
要用“无债一身轻”的那种境界去开辟新路线。
2020.7.15日彦来记於重庆解放碑渝水情老火锅VIP包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