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分享读后感17

本周师爷提到了“内圣外王”,“外王”在各个时期的实践中已经不再适用,现在能做的就是“内圣”。其实不论是修身之前,还是修身之后,我对“反求诸己”都深有体会。以前没有这个明确的概念,但是心里一直认为如果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去笑话别人,别人做了什么不合适的事,我也不会去嘲笑,因为你怎么知道自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呢,自己一直守着这种信念,但是心里并不痛快。修身之后才明白,因为不会格物,只是硬性的让自己不去小看别人,太过笼统了,导致自己思路不清晰,做了很多不合适的事。现在就清晰了很多,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大多数时候还是能比较顺心的去看待和处理的。而且也能守住自己想法,按照自己的认知去做事,轻易不会被动摇了。我发现我们很多时候会动摇,其实根本原因就是你没理解到底怎么回事,没有把握。如果你确定这个事就是这么回事,你还有什么怀疑的,直接去做就好了。

师爷说:“在当下复兴儒学,显然应该继承阳明学心,无关乎“外王”,而是追求个人的升华、圆满与解脱,再放大一点说,若能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就更好了,可能这就是我们学习和修身的终极指向了。”现在的人大多数都是迷茫的,他们自己很痛苦但是不自知,或者知道了也不知道怎么做,我现在能清晰的看到很多人在挣扎,但是更多的人确是因为种种原因拒绝改变,可能是现在社会套路太多,信任产生了危机。因此才凸显复兴儒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事。这也是我们师门的愿景,走在路上就不算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次师爷谈的是持敬。宋明理学中一段有名的公案:程颢观草是观其“生意”,观鱼是为了体验“万物自得意”。师爷思考的角度...
    顺咏阅读 138评论 0 0
  • 本周师爷借说对王国维的一首诗的理解,引发了对近代以来国学彻底衰落的悲哀的感慨。我以前上学的时候也不喜欢国学,都是文...
    顺咏阅读 182评论 0 1
  • 大学的核心是修身,然后围绕着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六证:止,定,静,安,虑,得,八目:诚意,正心,格物,致...
    顺寰阅读 96评论 0 0
  • 本周师爷又说了心体浮现的问题,我理解不上去,仔细感受了一下,确实理解不了,索性就不纠结了。这条路可能目前不适合我,...
    顺咏阅读 182评论 0 0
  • 师爷说了自己给弟子泡茶时的感受,当时的状态,事后的反思都很清晰,能及时发现问题所在,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在做事...
    顺咏阅读 12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