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子沐 一花甲老叟,自在的生命探索者,愿为复兴华夏文明添砖加瓦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 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 般若波罗蜜多. 咒即说咒. 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第一段是全文的精华,第一段中的四个字“观、行、照、度”,是精华中的精华。这四个字都是动词,是四个步骤,就是观音“耳根圆通法”的四个修行步骤。
第二段在说明“舍利子”的性质,舍利子是个代名词,你可以用心灵、心神、记忆、量子等名词代入,就会有很多解释。这段文字在说明很多事物的本质,就是“空观”,道家说的“虚无”,当然空和虚无要详细比较,还是有些差异的,在此不展开探讨,我们只要知道这段文字在说明什么就好理解了。至于文字的翻译,在这也不一一翻译了,这段不是我要谈论的重点,有兴趣的可以到网上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很多高人在翻译、解说,我就不在这多解释了,反正解说的也不离谱。
第三段是以利诱之,和其它佛教各个经典一样,都会有这一段,说明这部经典所带来的利益、好处。看来佛教经典,还是不能免于人心俗套的利诱。我特意把第三段的标点符号给重新点了一下,和其他的标点分段不一样,意思也就不同了。古时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在理解上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
这其中最大的争论就是,心经的咒是什么?有人说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实在是错的离谱,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加油,赶快加油,赶紧去做吧,菩萨保佑!” 做什么呢?「观、行、照、度」。
《心经》的汉语咒在前面那段文字里 “故知. 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般若波罗密多」,这六个字才是汉语的心咒,说的明明白白,你把标点符号点错了,当然就看不明白了。《心经》又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或「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因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心咒就是「般若波罗密多」,别再搞错了。
「般若波罗密多」这六字是什么意思?波若是智慧,摩诃波若是大智慧,波罗是度过去,度到彼岸去,什么是彼岸,密是彼岸、多是此岸,从多到密为度。密就是一,和道家的一是同样的“一元性”,多就是万物。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密”和‘多’,“阴” 和“阳”。
“易”这个字是个象形字,上面的“日”就是密,就是一,下面的“勿”就是月,描画的情景就是从一往外流出的能量。道德经“谷神不死”,什么是“神”?“天地造化之能,谓之神”,这个谷就是两山当中水流出的地方叫谷,“谷神就是很形象的描画了宇宙初始的情景,一股造化天地的能量从谷中奔流而出,”这“谷”字是不是和“易”字很相似。
所以,“谷神”、“易”、“密多”都是同样的意思,都是在模拟宇宙模型与架构,就是我华夏民族的“道”。
般若波罗密多的意思就是“从此岸度到彼岸的大智慧”。为什么要度,照佛教的说法是,彼岸为乐,此岸为苦。我们不去管宗教信仰,按照现在心理学的说法就是,摆脱烦恼,放飞自在的心灵,控制好“情商”,这样就能离苦得乐,把握好每一个当下的“情绪”,这样就能像庄子一样自在的生活于热闹喧嚣的城市中。
我们不光是要把握好每个当下的情绪,更要活的像庄子那样的“真”,发璞归真,连情商都不要控制了,那才是“真自在”。
下面谈“观、行、照、度”,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