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中国史

图片发自简书App

据说旧时比较富足的一些文人,家中一般会置办一套二十四史,收藏在檀香木的书柜里。因其卷帙浩繁,往往需要占据整整一板墙面,规模相当可观,气派又堂皇。主人即便是装点门面,也是脸上极有光的。但既然花费重金购得,想必也会阅读一二,不纯为摆设。

对于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若有人能征服它,自然会令世人敬佩不已。网上偶有传闻一些通读二十四史的人物,但我一般不相信,以为是吹嘘和造假。据查,这个大部头总计有3213卷,约4000万字。初步估计,以平均每天一卷或一万字的阅读速度,也要十年时间,这还是很快的阅读速度了,不能有中断。考虑到古文阅读不如白话文简易,以及查阅工具书和参考资料,生活琐事以及工作上的耽误,真能坚持下来,非二十年不能办到。因此,阅读这部巨著,可以说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安排。

这么一说,估计很多人就被吓到了。因为体量巨大,信息量庞杂,阅读难度较高,让很多人心生畏惧,干脆一概不读了。加上现代社会已经和古代脱节太多,很多人以为没有实用价值,不能指导现实和提供参考,更觉得没有阅读的必要了。最近还有一篇比较火热的网络文章,说是要人们“少沉迷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文明”,代表“世界文明”向“中国历史”发起了冲击。中国史书似乎在走向没落,失去了往日的光辉,甚至连作为摆设都将失去资格了。

中国历史怎么办,价值还有多少,二十四史为代表的中国史书还要不要读,成为一些人的心头疑惑。中国历史和中国史书依然静静地待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它们不会自己出来说话,能说话的只有深受其熏陶的人们。可惜读书人只顾着读书,学者们只闭门研究,少有面向公众的发声。

不得不说到梁启超,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我每读他的书,总是叹服良久。他创立了新史学,把史学看作一切学问中“最博大”“最切要”的,是国民镜鉴得失的明镜,是萌发爱国心的源泉。在那个奄奄一息的丧乱时代,他敢于大声疾呼,认为中国史学,“实为无老无幼无男无女无智无愚无贤无不肖所皆当从事,视之如渴饮饥食,一刻不容缓者也。”如此铿锵有力的声音,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其要把读史、学史作为每一个国民的义务,天下危难之时更是迫在眉睫。亡国还可以复国,而亡史则是彻底亡国、亡天下了。在他的眼里,中国史学虽有很多弊病,但其优点也是相当突出的。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历经磨难,几次濒临死亡,断而复续,一脉相承至今,虽坎坷却未湮灭,本身就是世界文明中的奇迹。这条文脉似乎有一种韧性和同化的特殊魔力,我以为应主要归功于中国史学的发达和其特点。

首先,世界上少有像中国这样重视史学的国家,历代有官修史书,设有史官专职收藏整理资料。这一点使得中国史学得到很好的延续发展,后一个朝代总是总结前朝兴亡得失,史官们就这样担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文人们也喜欢怀古幽思、戏说历史。“厚古薄今”的文化传统虽有弊端,但也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史学的发达,史料较别国更丰富、详实。两千多年的历史,每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均留有文字记录,大多清晰可考,有些甚至可精确到某月某日,虽详略未必恰当,偶有忽视遗漏和虚构情节,但终究瑕不掩瑜。这实属不易,我们居然可以从两千多年起,一年一年地去审读我们的历史足迹,想想都是一件无比自豪和令人畅快的事。同时还有关于史学的理论,如何评价历史、研究历史、利用历史,都有很多真知灼见供后人吸取营养。

其次,中国史学的根本特点是以人物为核心,事件随人物活动而发展,背景因人物出场而铺陈,这和其他以事件或专题为中心的体例有很大不同。以人为本的史书显得很有人情味,把历史人物活灵活现地展露在读者面前,是历史的再现艺术,历史不再是数据的枯燥堆砌、事件的冰冷素描,而是有血有肉、充满鲜活生命的集合体,史书因而有了文学的美感。这种体例叫纪传体,发轫于司马迁的《史记》,后来的两千多年,时代不同,编者不同,但却都坚持了同一个拥有本纪、列传的体例。司马迁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开创了这种围绕人物、褒贬人物、以人写史、以史树人的标准范式。后来的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都赖此为基础材料。有了纪传体,读者可以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感受历史人物,仿佛和他们面对面,虽然相隔千年,“尘满面,鬓如霜”,却有着一种特殊的交流情感。在某个时点、事件中,读者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喜其所喜,忧其所忧,以至为古人洒泪。此时古今共融,人我合一,这就是读史“神交古人”的快感。

人们常说纪传体是帝王将相的家史,以此否定这种体例,但在过去家史和国史确实是合一的,把精英人物的家史综合起来,就是一国历史,至少也是主要的部分。精英人物和黎民百姓不完全脱节,其间必有不少关联,由此也可瞥见底层社会的真相。因其忽视略写底层,确是弊病,后来为新史学所纠正。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特征,中国史书有着评判和教化的作用。如前所述,纪传体褒贬人物,借此发挥了一种历史评判的作用。史书好比裁判,历史人物就是运动员。人们行为处事、立言著述,特别是一些重要人物,都不得不顾及千秋万代功过评论的问题。仿佛脑后有一支大笔,时刻跟踪着人们,即使小人物也难逃笔锋。过去有“春秋笔法”一说,传言孔子作《春秋》,使乱臣贼子惧怕。因为有了纪传体史书,美名可以流芳百世,恶名也会遗臭万年。文化上的评判对心灵的冲击甚至超过法律。由此又带来了一种政治和文化上的教化作用,给古人立传,同时就是给后人立则,使先贤成为人人效法的先进楷模,恶人成为人人痛恨的反面典型。

也许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怎么可能是严肃公正的裁判和鞭策育人的严师?不要忘了历史终究还是人民创造,由人民写就的。史书可以短期内被篡改,真相可以遮盖于一时,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却是不可磨灭的。以此观察,过往的历史便是永恒不变的。史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忠实地记录历史,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中国史书为历来统治者重视,特别是英明君主,因为史书中存有大量的治国理政的言论事迹可供参考借鉴。为了巩固政权,坐稳江山,帝王将相们必须认真学习。普通老百姓要知晓国家事理,萌发爱国心和历史责任意识,读史也是最快捷的途径。

我并非主张“沉迷中国历史”,更不是全盘照搬历史经验,今天的问题恐怕远未到沉迷的地步,反而是历史知识太缺乏,历史观出现偏差,动辄被历史虚无主义所左右。获取历史知识,居然是来自影视剧、小说、网络调侃段子,不悲哀吗?对于二十四史这样的巨著,可以不要求通读一遍,但能多读一点自然是好事,特别是其中的千古名篇。

中国这座宝山,不要自己给浪费了,更不希望被无聊恶搞的文学影视作品给糟蹋,因为那不叫历史,也算不得“沉迷历史”。

(2017.12华容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10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08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71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75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7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5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4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86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7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5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1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84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74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12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41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